抓好顶层设计完善护航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
山东政法机关夯实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基石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张照利
“我们工业园区有员工3万多人,是周围居民的3倍多,不仅基数大,而且流动性强,管理难度高,公司内部警情、案件一度高发。园区所在的高新区巡特警大队在此设立了三中队,还建起警务室,驻企警务室和企业融为一体,第一时间接处警,近距离打击犯罪,排查矛盾纠纷,把管理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一线,成为企业的‘平安驿站’,员工安心工作,园区稳定和谐。”
近日,作为山东省委政法委组织的营创法治营商环境集中采访团成员,《法制日报》记者走进总部位于山东潍坊的歌尔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党委书记孙宏斌有感而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山东省委政法委和全省政法机关着眼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营创公正高效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转变执法司法理念作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全过程,切实解决当前法治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依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夯实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石。”近日,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营造法治营商环境从顶层设计开始
10月14日,由山东省委政法委组织,省直政法各单位、省国资委、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和省内10家民营企业、两家国有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市场地位不平等”“存在地方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企业代表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营商环境事关全局,任务艰巨,很多措施还需要不断细化,对于基层出现的问题,政法单位要从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出发,重点抓好导向性案件处理,用典型个案的解决推进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要发挥政法委主力军作用,不断探讨新的工作方式和思路,建立基层反映问题的渠道;保护民营企业就是保护民生……”听完企业代表、政法单位等发言,林峰海提出明确要求。
“召开座谈会,深入企业、政法单位调查研究,掌握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手情况,将其作为我们下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依据。”山东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志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山东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各单位着眼于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供给力度,通过认真调研相继出台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障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营创法治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解决影响法治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今年7月,山东省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全省政法机关营创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其后,围绕落实该意见,一场“三打”“三清”“三治”专项整治行动在山东全省展开并收到了实效。
挂牌督办“零延迟”机制为企业保驾护航
今年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要求对侵害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和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建立“零延迟”机制,进一步优化全省营商环境。
措施提出,要完善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机制,依法审慎对经济犯罪案件涉案企业家采取强制措施。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措施要求,对近5年全省涉企诉讼案件进行排查,重点发现、甄别涉及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案件,确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冤案错案,依法予以纠正,该赔偿的按规定赔偿。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山东政法机关着眼于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结合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欺行霸市、垄断经营、阻挠企业发展的黑恶势力,加强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司法保护,先后对78起涉民营企业家案件逐人逐案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法工作服务质效
在采访中,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院长袁巍向记者讲述了该院今年调解的一起案件。
青岛某公司是我国汽轮机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业务面覆盖全国各地。去年,该公司与浙江某公司因承揽合同系列案件,涉及订购合同60余份。市北法院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了解到,双方企业在各自行业都有一定影响,且经营业绩良好,如果简单一判了之,双方业务无法继续开展,还有可能因判后强制执行引发不良后果。为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法官“七下江南”,最终利用一次为他案解封的时机,促成该案调解成功。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山东省各级政法机关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定位,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聚焦影响企业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推出一批有政法特色、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改革措施。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取消下放8项省级许可事项,实现驾驶证全省通办、身份证和护照全国通办、机动车全国通检,“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应用深入推进。持续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取消526项证明事项,46项公证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累计方便群众办理事项9100余件。
全省法院推进审判流程再造,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所有案件均实现网上立案、交费、退费、信息查询,今年以来已经网上申请立案113万件,占同期立案总数的94.6%。
各级检察机关优先受理企业投诉,优先办理涉企案件,优先处理企业维权,点对点联系服务民营企业1238家。
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1000余名律师参与活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近3000家,协助化解矛盾纠纷2200余件,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3.7万余条。
记者在采访中真切感受到山东各地政法机关营创法治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在临沂,市司法局对涉企规范性文件严格审查把关,对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建设,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营创法治营商环境的工作落实方案》,以精准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济南,长清公安分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居民不用带户口本就能补领换领身份证,出入境办证受理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至3分钟。
在烟台,福山公安分局依托社区警务室打造全市首个“智慧警局”——德胜社区服务e站,为群众提供“永不下班”的服务。
福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忠告诉记者,在前不久全市营商环境评价情况通报中,福山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再获全市第一名。优质的营商环境,不断刷新“福山速度”,成为福山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在威海,文登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许某涉嫌挪用资金罪一案中,办案人员经严格细致审查,认定许某构成挪用资金罪疑点较多,最终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对许某作出存疑不起诉处理决定。
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傅广照说,威海市政法机关围绕营创公正高效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强化对民营经济、企业家等主体和产权的司法保护,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使企业和企业家有了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