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南“一体两翼”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综治中心全覆盖为群众撑起“平安伞”
□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长7米,高5米。
走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综治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让人震撼,各种信息数据滚动播放,重点部位监控高清显示。如今,“高大上”的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在黄南已实现全覆盖,更重要的是,四级综治中心并非封闭“孤岛”,而是通过黄南统一建设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
坐在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室里,随着工作人员演示,信息平台的强大功能在大屏上一一展示:随时视频对接县乡村任一综治中心,无论是召开会议,还是了解情况,都非常方便。同时,全州视频监控一目了然,所有人口、房屋等基础数据一键查询,哪个村子有了情况,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还能与其视频连线,若有突发情况可远程指挥……
黄南位于黄河之南,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带。作为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黄南是反分裂、反渗透的重点地区之一。这些年,黄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为实现藏区长治久安,黄南州委州政府去年提出,用3年时间创建藏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并将其作为州、县、乡“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其中,“一体两翼”建设是重要内容,即以四级综治中心建设为主体,以城乡网格化管理和社会治理信息化为两翼。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黄南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华旦说,借创建藏区社会治理示范区的东风,我们将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理顺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和网格化管理之间关系,提出了“一体两翼”建设思路,推动三者一体化运作、实战化运行,着力补齐社会治理短板提升治理效能。
综治中心
打造社会治理“最强大脑”
雪山巍巍,草场辽阔。从黄南州州府所在地同仁县出发,驱车近百公里,便来到了泽库县。这里平均海拔3700米,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进入泽库县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服务窗口一应俱全,办事群众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个综治中心受理台,藏汉双语的标牌非常醒目。拾阶而上,来到二楼综治中心,按照“五室一平台”建设标准,这里设立了群众接待室、矛盾调处室、综合协调室、指挥调度室、治安联防室和综合信息平台。综合信息平台的电子屏幕前,工作席、指挥席一应俱全。
“在完成硬件建设同时,我们还落实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落实150万元创建经费,制定了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点部门入驻坐班、成员单位工作‘周报’、协调会议、事项交督办等制度机制。”泽库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翟扞卫说。
对于综治中心的功能定位,黄南州委政法委副书记梁建军介绍,“这是州县‘区域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乡镇‘区域性社会治理枢纽平台’和村社‘实战化工作平台’,相当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大脑’和‘中枢’”。为此,黄南坚持标准化建设、实体化运作,全力推进四级综治中心建设。
按照方案,州县乡三级设置“五室一平台”,村级设置“三室一平台”,即群众接待室、治安联防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和综合信息平台。办公面积上,明确州县不少于500平方米,其中综治信息平台办公面积不少于50至200平方米,配备12至20平方米高清显示屏;乡镇办公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其中综治信息平台办公面积不少于30至60平方米,配备6至10平方米高清显示屏;村(社区)则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用房不少于两间,配备相应的终端设备。
同时,黄南州还对综治中心的运行机制、人员保障和规范运转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目前,全州投资2918万元,实现了州及下辖4个县、34个乡镇、296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全覆盖。同时明确各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及相关站所人员入驻乡镇综治中心办公,实行“综治中心+N”的运行模式,全州323个综治中心配备工作人员近400人,有效集聚了社会治理相关服务管理职能。
网格化管理
构建为民服务闭环体系
如果说综治中心打通了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那么网格化管理则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梁建军介绍,网格化管理将综治中心工作触角延伸到了网格,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对此,黄南州全力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设立了州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一体运作。
按照城镇、乡村、牧区三种类型,黄南将全州划分为4039个网格,将移民村、游牧民定居点、“两新”组织和社会组织纳入属地管理和网格化管理范畴,对辖区内寺院、学校、企业等单位纳入专属网格,开展有针对性服务管理。同时,配齐网格长和网格员,要求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网格员,配备多名网格员的网格设1名网格长,整合全州公益性岗位人员、村(社区)“两委”成员、村警、人民调解员、楼栋长等,统一纳入网格员管理。
为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黄南州制定了网格员管理工作细则和考评办法,实行“组团式服务”模式,将民情调查、矛盾调处、信息采集以及国土绿化、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责任,打包压实到网格。
智能化让网格化管理“如虎添翼”。在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中,黄南研发了手机App客户端软件,为网格员配备手持信息采集终端或手机App客户端,与综治中心互联互通,构建起了为民服务的闭环体系。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青海的南大门,这里地广人稀,山高沟深,还和甘肃接壤,社会治理的难度不小,为此我们全力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实行‘一把手’总负责,极大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河南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恩科说。
在河南县宁木特镇综治中心,记者通过电子大屏,与第1网格网格员尼旦扎西进行了视频连线。他告诉记者,人口、房屋这些信息早已采集上报,要是有了变动,要及时更新,
“网格里的大事小情,我要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及时上报综治中心”。
“综治中心横向联通各部门,纵向打通各层级,为民服务事项网上流转、闭环处理。”宁木特镇人大主席更登扎西举例说,“网格员如果发现井盖坏了,就会用手机App拍照上传,综治中心将这一情况转发到相关部门,要求限时办结,最后网格员现场确认办理情况,并拍照上传结果。”
综合信息平台
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了河南县综治中心。此时,电子屏幕上呈现的是90多公里之外的柯生乡小学,校门口和校园情况尽收眼底。
不出门便知百里之事,靠的是“雪亮工程”。截至目前,黄南州已投资5780万元,实现了全州重点地区、场所和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
“如今是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坐在综治中心,全县情况一目了然,有了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视频指挥。乡镇和村里有了情况,我们能够视频连线及时了解,还可以开视频会议。”恩科说,对于地广人稀的藏区而言,“雪亮工程”特别实用。
依托“雪亮工程”,黄南州整合各部门、行业信息系统资源,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打造了集视频对讲、视频会议、网格化管理以及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9+X”系统),通过先进硬件设备实现州县乡村四级贯通,并为网格员手机安装App软件,让其与综治中心互联互通。
“我们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组织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网格员等及时采集党建信息、实有人口、房屋信息、矛盾纠纷在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基础性信息,并全部录入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若有变动,要求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梁建军说。
林华旦表示,随着“一体两翼”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架构已经搭建完毕,下一步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服务功能手段,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综合研判、指挥调度、预警分析,探索推广“雪亮社区”“雪亮门栋”等创新模式,让社会治理的触角更加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