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招宝山派出所发展“枫桥经验”传家宝
小单位迸发平安创建大能量
□ 本报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吴攸
清晨,浙江宁波镇海的专属车道上,装有智能监控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往来不息;菜场拥挤的人潮里,公园晨练的人群间,活跃着一个个“招宝好管家”的身影;老何调解工作室的灯亮了,他正伏案写着昨天的调解感受……招宝山平静却不平凡的一天这样开始,不平凡的是这份守护平静的力量。
招宝山地处甬江入口,扼守着“浙东门户”,素有“海天雄镇”美誉,历史上曾经是古战场,如今这里是平安家园,招宝山派出所就是忠实的平安守卫者。
宁波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黎伟挺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招宝山派出所是宁波公安机关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中涌现出的新典型,是小单位迸发平安创建大能量的新代表,传承发展了‘枫桥经验’传家宝,为平安创建注入不竭动力。”
聚焦风险排除隐患
走进招宝山派出所,蓝白相间的主基调里,融合了一抹抹鲜艳红色,楼道里是“学习新时代枫桥警务新模式、开创新时代警务工作新局面”的醒目标语。
招宝山街道是镇海老城区,毗邻宁波国家级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天进出的危化品运输车达4000多辆,日运量4万多吨,如何防范危化品运输带来的重大安全风险?
招宝山派出所的答案是——坚持关口前移,把住风险源头,及时排除隐患。
“从源头上防范矛盾风险,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招宝山派出所所长朱国瑞告诉记者,派出所、交警队、园区管委会建立三位一体联防制度,严格实行“凭证进出”“抄底排查”制度,对车辆运输物品、方向、用途逐一登记并录入社区警务E超市,同时利用GPS定位、电子围栏等大数据分析平台,及时提醒制止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现象发生。
为护航发展保障项目落地,招宝山派出所民警在走访员、宣讲员、导览员和调解员这四重身份中转换自如。走访员就是民警要倾听群众呼声,深入到群众中去,一户一户走,一家一家做工作,听心声、知需求、排隐患,目前已累计走访群众5100多户、1.27万人次、企业商户1150余家。
招宝山派出所以数字化建设为依托,加大科技信息化投入,合并治安刑侦力量,升级综合指挥室,提升视频研判能力和分析能力,实现预警防范更加靠前,打击犯罪更加精准,辖区治安品质明显改善,警情、案件发案数下降35%。
多元调解源头治理
镇海是浙江省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区,招宝山派出所主动借力,将警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中,主动培育和发展各类平安社会组织,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治理,从源头上、更深层次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老何工作室就是平安社会组织之一。
老何全名叫何平,2011年3月,招宝山派出所成立“治安调解室”,刚退休的民警何平欣然接受了治安调解员这个职位,一干就是9年。
“不行,她把我打伤了,我必须打官司!”“你还好意思说,都是你挑起来的!”因安装的雨棚多出了几公分,楼上楼下两位邻居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扭打在一起,一路闹到了派出所。
双方剑拔弩张,老何耐心倾听,仔细找出矛盾根源,和声劝说,打开双方心结,再以法为据告知后果。在老何循循善诱的劝解下,两位邻居都退让了一步。
老何不断总结调解经验,提出了“调解优先、调解也是执法、调解也是服务”工作理念,提炼出了一套早、情、恒、法、和“五字”调解法则,融合司法调解、律师调解、干部调解、乡贤调解等多种因素参与,让矛盾化解于微末,助力社区邻里间和谐。
在招宝山街道11个社区,都设有分室,3年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5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9.5%。老何笑称:“我们是总店,他们是分店,一些小矛盾他们直接就可以化解,遇到棘手的就联系总店,我们就送服务去!”
互助共治筑强防线
“职介人”“调解员”“好心人”……一个个光环加持,让派出所辅警王有江组建的“老王帮帮团”成了招宝山派出所一张闪亮的新名片。他们不仅调解纠纷,还热衷帮小忙、解小忧,累计3万余人次外来群众受益。
在招宝山街头,有支特殊的队伍——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常走街串巷,大小事都入法眼……他们就是“招宝好管家”。
65岁的郑胜生是名退休老党员,担任巡防队长一职。一大早,便带领5名巡逻队员来到西门社区菜场,趁着小贩们还没有完全占满道路,及时引导他们有序经营。
在社区民警马增全的带领下,招宝好管家已发展了156名队员,平均年龄65岁,党员比例也超过60%。
以党组织为依托,招宝山派出所以党员骨干为核心,动员59个居民小区共成立了48个“自治互助站”,将社区事务交由居民自我管理,发挥居民主人翁作用。派出所为其制定年度安全治安巡防方案和实施细则,社区民警指导互助站开展平安巡防、评选“平安之星”,实现社区自治。
镇海区委常委、区公安分局局长杨国胜说,以党建引领,招宝山派出所培育了老王帮帮团、招宝好管家、老何工作室等平安类社会组织25个,成员5000人,推动多元治理、协同治理,筑牢最强防线,共同守护平安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