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365bet外围网站_365bet手机下载_365bet体育在线投政法网!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枫桥式派出所花荄样本如何形成

        时间:  2019/8/8 12:40:40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本报通讯员  简华
         
        花荄派出所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主城区唯一的派出所,辖区面积115平方公里,管辖两个乡镇一个工业区近11万人,现有民警25人。
         
        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派出所;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10年来,全所70%以上的民警荣获三等功及以上荣誉……以“枫桥经验”为指引,以警情民意引领警务,花荄派出所打造“花城管家”等四大品牌,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安州区,实地探访枫桥式派出所花荄样本是如何形成的。
         
        组建花城管家
         
        辖区总警情同比下降15%
         
        2013年,花荄派出所将500多名网格员、社区干部、小区保安、行业场所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发展成为“花城管家”,协助民警开展安全检查、不文明行为劝导、安全巡逻、邻里纠纷处理等工作。
         
        “如果我们把一个网格看成一个家,网格员就是这个家的大管家,网格内的群防群治力量就是小管家,大家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管好这个家。”花荄派出所所长谢志建说。
         
        5月21日,“花城管家”在巡逻时发现疑似涉毒线索,及时报给花荄派出所,派出所快速反应,摧毁涉赌窝点1个,现场抓获吸毒人员11名。
         
        “花城管家”模式运行至今,共组织开展进小区、进学校等活动200多次,义务巡逻1万余个小时,累计参与清查整治、法制宣传、安全检查等活动100多次,提供重大信息200多条,通过“花城管家”提供的线索及时处理违法犯罪行为和不稳定性事件50多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人。今年上半年以来,辖区总警情同比下降15%,其中抢劫、盗窃发案分别同比下降30%和35%。
         
        董指导传帮带
         
        矛盾纠纷及时就近调解
         
        7月中旬,安州区花荄镇居民张某夫妻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起了争执,闹到要离婚的地步。7月26日一早,二人准备去民政局办离婚手续时,董指导敲响了家门。
         
        董指导名叫董顺华,今年69岁,退休前是花荄派出所指导员。“我对花荄辖区情况明,人熟、地熟,退休前就从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董顺华说,2010年退休后,派出所保留了他的办公室,挂上董指导调解室的牌子,让他在发挥余热的同时,传帮带青年干警做好群众工作。
         
        “小张两口子闹离婚这事我是7月25日晚上在花城果乡警民桥微信群看到的消息。”董顺华说,第二天一早他就和社区民警去了小张家。通过调解,夫妇二人的情绪平稳下来,心平气和地倾听对方的想法,赡养老人问题迎刃而解。
         
        “有些小矛盾,当事方不会闹到派出所,但是小矛盾不解决很容易激化。”谢志建说,花荄派出所民警每天梳理收集到的信息,采取坐班调解与巡回调解相结合的方式调解当日矛盾,实现矛盾纠纷及时就近调解,社区警务室、社区村社办公驻地甚至当事人家中都是矛盾纠纷化解场所,社区民警、网格员都是调解员。
         
        2017年6月以来,花荄派出所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0多起,调解成功率98%,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一年来,在董顺华的传帮带下,涌现出成功挽救轻生女子的“话唠警察”李御人,巧妙化解斩龙村养鸭场邻里纠纷的“笑言警察”张程,有效劝导留守儿童重回校园的“叨叨警察”罗桂林等一批新生代矛盾纠纷调解民警。
         
        主动加主动建
         
        微警务构建大治安格局
         
        为实现网上网下社区警务互通有无、让群众少跑路,花荄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广泛利用现代社交媒体,通过主动加、主动建微警务工作模式,拉近时空距离、增进群众感情。
         
        主动加,就是社区民警主动融入社区各类物管、业委会等群体的微信、QQ群,亮明身份,收集重要信息线索、开展警务活动,第一时间为群众排忧解难。
         
        文星社区民警杨城新加入的最大群有400多人,最小的也有20多人,“杨sir”是他的群名片。
         
        文星社区居民张清福的儿子张文勇因家庭纠纷离家出走20多年,夫妇俩多方寻子未果。2017年年底,杨城新看到张清福发到微信群里的信息后,开启寻人之路。经过一年的努力,杨城新查到张文勇在广东省东莞市的踪迹,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联系到张文勇,通过讲道理、说情谊使其放下心理包袱,主动与父母取得联系。
         
        主动建,就是社区民警分门别类建立微信群,亮身份、搞宣传、答疑惑、化纠纷,形成区域内治安工作的社交媒体主导交流圈,将警务室微信、QQ群逐步扩散到社区的每个家庭、每名群众,实现社区警务工作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益昌社区民警闫鑫本主导建立的“平安社区”微信群,去年4月就满员了,他又建了“平安社区再起航”微信群,吸纳辖区以及有治安需求的群众600多人入群。
         
        益昌社区锦湘小区无物业管理,加上居民疏于防范,盗窃案件时有发生。2018年6月初,小区D区下水管道破裂,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业主将渗漏污水的图片发到“平安社区”微信群后,闫鑫本一边动员业主成立业委会,一边联系房管局。在业委会和房管局的共同努力下,及时更换了下水管道,处理了污水浸泡区。从那之后,锦湘小区治安情况逐步好转,业主纷纷点赞。
         
        “群里偶尔出现一些虚假信息,社区民警会及时辟谣,还会开展扫黑除恶、防诈骗宣传等活动。”谢志建说,5月2日,白鹤林警务室民警肖友荣发现欧洲花园业主群疯传“抢娃娃”信息。肖友荣立即报告分局指挥中心和所领导,确认近期无此类警情后及时在群里澄清事实,引导业主不信谣、不传谣,避免了虚假网络舆情蔓延。
         
        目前,花荄派出所社区民警主动加入微信群70个,主动建立微信群31个。2018年以来,借力“互联网+社区警务”,定期向社区群众汇报公安工作17场,进行普法宣传20多次。
         
        差别化帮扶
         
        曙光执法促特殊人群蝶变
         
        “刚开始我比较消沉,表现也不好,对肖警官的帮助比较抵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我。”解矫人员方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从自暴自弃到乐观上进的转变历程。
         
        5年前,20岁出头的方强因犯聚众斗殴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在缓刑考验期内,方强拒绝接受社区帮扶人员的帮助,继续与社会闲杂人员厮混。就在大家逐渐失去对其的帮扶转化信心之际,肖友荣主动站出来,向方强宣传法律法规,助他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生活信心。渐渐地,方强在肖友荣的引导下敞开心扉、接受帮教。如今,方强不仅如期解除社区矫正,还当上老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一切都源于花荄派出所始终坚持以学习‘枫桥经验’为抓手,实施‘蝶变曙光’计划,帮助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康复)、刑满释放、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涉案贫困人员等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谢志建说。
         
        在坚持落实社区民警与矫正对象每月定期见面、定期谈心谈话的基础上,花荄派出所建立由社区民警、矫正小组成员、网格员、村委会帮扶干部、家属等人员组成的个性化帮教团队,开展重点跟踪、差别化帮扶;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难的突出问题,主动寻求区人社局、民政局、辖区企业支持,牵头建立企业用工服务联络群,不定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一段时间以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出现戒毒(康复)人员戒断巩固难、动态管控难、融入社会难三大难题。”谢志建说,为此,花荄派出所创新构建一个体系(“一中心三站十五点”工作体系)、一个平台(“互联网+”支撑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平台)、一个机制(社区戒毒人员帮扶回归工作机制)“三个一”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的有利时机,从戒毒(康复)人员的个体特征出发,帮助他们做好规划、择好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曙光执法让花城300多名特殊人群感到温暖、看到希望,发生蝶变,才有了安州主城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和花城10余万群众的平安幸福。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薛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