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荣 通讯员 吕静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于今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开展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的案件归档方式的试点单位。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家试点的基层法院,该院以此次试点为契机,全面启动无纸化办案改革,在司法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及大数据资源等,目前已初步打造形成了“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模式。
据悉,试点3个月以来,该院现已实现了立案、诉前联调,民事速裁、诉讼保全、快速执行等五类案件的全流程无纸化办理。人案管理模式完成了由“卷随人走”向“人卷分离”的转变。其中,无纸化立案17206件,无纸化办理各类案件8878件,约占民商事和执行案件的42%,无纸化办案初具规模。
据该院司法事务集约管理中心法官方雪介绍,为了更好的推进无纸化办案试点改革,该院还成立了专职协调机构,构建“1+n”制度体系,启动了无纸化办案“12345”工程,使案件数据一网贯通、实现诉讼服务更优、办案体验更优的两优目标、完成无纸化办案全流程、全覆盖、全口径的三全布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及大数据资源的四大技术支撑、对五大难题进行集中攻坚。
“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模式:共建,共享
据介绍,“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模式是一个数据生成全主体参与、案件信息全流程共享的过程,法院不唱“独角戏”,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实现诉讼参与人共同完成、共同受益。一方面,当事人及代理人与系统的友好交互。从立案开始,到保全、调解、审判、执行等,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远程调解、庭审语音转录、视频庭审、电子签名等方式,提供电子化的诉讼数据,并自动转化为电子卷宗材料;同时,也享受了文书接收、网上阅卷、网上缴费、信息查询的无纸化远程办理。另一方面,办案人员与系统的友好交互。法官及法官助理通过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诉中材料集中电子转化,形成电子卷宗,再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资源等,享受到文书一键生成、案件一键流转、移动办公、全流程网上监管、大数据统计分析等便捷的办案体验。
无纸化网上立案,足不出户完成立案
宝安法院于2017年12月试点网上立案,2019年2月份全面实行民商事案件及执行案件无纸化网上立案,极大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提高了立案效率。
日前,记者走进宝安法院诉讼服务大厅体验时看到,整个大厅明亮宽敞,布局合理,门口左侧志愿者服务U站,正有群众进行咨询;大厅中间是线下自助立案区,有志愿者正在指导当事人自助立案,各个窗口也井然有序地进行业务办理,已经看不到排长队立案的情况。
该院推行网上立案方面已走在深圳的前列,当事人或律师只要在广东诉讼服务网注册账号后,就即可进行网上立案申请,相关证据材料也是在网上提交,再由法院进行立案审核,既可以随时随地立案,又不用跑腿排队,是实实在在的高效便民举措。”
无纸化办案 让速裁进入“高铁时代”
据了解,该院民事速裁案件也是全面实行无纸化办案,目前,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已不再接触纸质卷宗,使用“人卷分离”,这种智能化辅助办案手段,以提高办案效率,减少工作量,使办案法官和当事人都享受到无纸化办案带来的“红利”。
庭前,法官助理通过系统进行集中排期,借助E键送达平台送达传票等。庭审现场,再也听不到书记员噼里啪啦敲打键盘的声音,法官及当事人都通过语音转录系统,同步自动转化为文字,书记员只需要盯住电脑屏幕进行修正即可;法官和当事人则通过电脑“左看右写”的功能调阅电子卷宗材料、开庭时笔录记录情况,直接进行文书编辑,并对电子卷宗内的证据材料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原件进行质证,确认案件事实。庭审后,利用系统一键生成文书、电子盖章、网上审批、一键打印制发裁判文书。
除了网上立案和民事速裁外,该院诉前联调、诉讼保全、快速执行等也都实现了全流程无纸化办理。该院“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模式,将信息化技术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从立案起步,诉中转化,数据共享,多主体参与,全流程构建,形成无纸化办案的完整循环,全方位提升了法院办案质效、管理效能。
无纸化办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为全面落实案件归档方式试点要求,该院制定了无纸化办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从2019年开始至2021年底,该院将全部民商事速裁、保全、执行等案件实现无纸化办案,将无纸化办案范围扩展到全部民商事“普案”及部分民商事“繁案”,力争实现除刑事案件以外的各类型案件全覆盖、全流程、全口径无纸化办案,刑事案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逐步推进无纸化办案。
目前,该院速裁庭已通过无纸化办理速裁案件5051件,民商事速裁覆盖率100%。另外,速裁案件电子签名的实现,不仅让当事人省去给动辄几十页的庭审笔录签字的麻烦,而且可以让笔录直接转为电子档案,实现电子卷宗随案生成。
法制网深圳7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