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合力
农安实施长安工程守护千年古城长治久安
□ 本报记者 张淑秋 刘中全
“古韵王城黄龙府,幸福美好新农安。”进入千年古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城,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同样随处可见的还有监控探头,近年来,农安县投资1.87亿元实施长安工程,打造以县、乡(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总目标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监控探头遍布县城、乡镇、村屯等重要场所、交通路口。
三防合力群防群治
在农安长安工程综合指挥室,墙上一面巨大的LED大屏幕,显示着各个位置的监控实时画面。
“我们的监控探头都是高清的,监控范围在3公里以内,检测的车辆特征十分清晰。”农安长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华岩说。
随着县城中心广场守望者号监控探头的转动,大屏幕上展现的是广场全景,有一辆巡逻警车停在广场附近,工作人员将镜头拉近,这辆警车的车牌号、外部特征、及车内情况一目了然。这些探头是星光级的,在夜晚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也能看得十分清楚。
农安长安工程始于2017年。当年4月,农安县委书记、县长赴山东学习交流后,这项巨大的信息化工程建设随即展开,至2018年1月,工程部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农安长安工程将建成22个乡镇、4个街道指挥中心、377个村指挥中心,新建前端监控设备4000台(套),接入并网6000台(套)监控设备,全县重点部位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正在建设中的农安长安工程形成‘人防、物防、技防’合力,达到‘自防、互防、联防’效果,实现群防群治的功能,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农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凯楠说。
治安防控遍及乡村
农安县有游牧民族历史,民风彪悍,人们法律意识淡薄,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因历史原因,信访问题也很突出。
“处理人民群众的信访问题,我们实施疏堵结合方式,积极化解矛盾,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张凯楠说。
农安长安工程新建县、乡、村三级视频会议,与省、市视频会议室联网。其中,信访局视频会议室120平方米,可容纳80人同时参加视频会议,与乡镇、村级视频会议室实现联网。农安县信访局局长宋宇军说,对距离县城很远出行不便的信访人,可以在乡镇的指挥中心通过视频反映诉求。
农安长安工程领导小组给22个乡镇、4个街道的4200人的综治协管员和“一村一警”的手机上安装App,应用于日常农村治安防控工作中,形成网格化管理,真正让现代化、信息化的治安防控手段遍及全县各个乡镇、村屯。
“我们还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凡是被列入重点人员,甚至是网逃人员,被这个系统识别后便会立即报警。”华岩说,农安长安工程在人流密集场所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以满足综合治安、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
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我们正逐步把政法、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教育、应急等14类管理部门统一整合到平台上,进行数据交换和关联对比,实现综治相关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张凯楠说,农安长安工程涵盖社会管理、政务服务、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四大类业务内容,以社会管理工作关注数据为核心,以社会管理日常工作为基础,应用于县、乡镇、村三级综治部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预警研判、服务管理、打击预防犯罪等领域的作用。
与该平台同步进行的还有手机端App,根据授权权限不同,开发了指挥版、政务版以及普通群众使用的民生版,其功能与综合指挥室相同,在手机端即可实现调度指挥、联动会议、监控管理、分析研判等业务。而普通群众通过手机端,可以实现信息上报、随手拍、救助求助等基本功能,解决为百姓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截至目前,农安长安工程软件平台已经正常运行,指挥版、政务版手机App已经全面使用,群众版App即将上线。
如今,农安长安工程凭借“互联网+”,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地补齐了治安防控的短板,推动了政务信息化,昔日的黄龙府古城最终将实现在数字化、智慧化的快车道上飞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