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阮仕喜 通讯员 高新朝
2018年以来,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立行政审批科,进驻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打破不同警种信息壁垒,整合窗口警力资源,“一窗式”办理公安行政审批业务和便民服务,实行受审分离措施,简化公安业务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
受审分离让“一窗式”受理落地生根
延安市公安局党委在“放管服”改革中,抓住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有利契机,全面推动全市公安业务“一窗式”受理。
抓住延安市作为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机遇,延安市公安局协调延安市发改委、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成立延安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科,整建制进驻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有力加快各项公安“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生效,推动公安行政服务职能转变。
延安市公安局按照“打破不同警种信息壁垒,整合警力,实行集约化、透明化办公”要求,成立由治安、交管、出入境、指挥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协力解决警种部门资源分散、集中不集约的难点问题,切实剥离工作人员非窗口业务任务,将驻为民服务大厅部门工作人员日常管理考核统一归口行政审批科,有力保障全市公安行政审批业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效。
延安市公安局整合窗口业务,整合3个治安窗口、4个交管窗口、7个出入境窗口、2个消防窗口,采取受审分离措施,实现全警种30余项行政审批业务“一窗式”受理,驻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民警在网上分类递交审批,有效避免群众找不到办理部门、不懂得网上操作、反复咨询跑路的现象,真正方便了群众。
数据跑路让“一网式”服务发挥实效
延安市公安局对内打通警种部门壁垒,对外积极搭载为民服务大厅信息资源,推进“一网式”警务服务取得实效。
延安市公安局投入专项资金,配足配齐硬件设备。确保大厅业务“一网式”办理,为驻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业务部门增配6台计算机、2台POS机、4台高拍仪、6台针式打印机、4台指纹采集仪,有力保障便民服务到位。
为确保一网通办,延安市公安局积极协调省公安厅相关警种部门推进治安、交警等跨警种业务数字证书授权,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同时,大力宣传推广“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指尖”办理各项业务。截至2018年底,延安市公安局通过平台为群众办理业务4842次,回复群众留言44条。
延安市公安局将公安行政审批业务网络纳入全市为民服务大厅资源平台中,积极协调市财政部门接入“非税专网”,完成业务系统的授权,使交通违法处理由原来的高峰期“排队等待一小时”缩短到目前的“10分钟以内”。
行风竞赛让“一站式”办结成为常态
延安市公安局狠抓窗口民警教育培训,强力督导检查,全力推动所有公安业务“一次办结”。
延安市公安局严格窗口人员选派,抓住辅警队伍改革有利契机,全部入驻窗口警务辅助人员均为通过辅警选拔考试的工作人员,有效解决岗位流动性突出的问题;所有窗口人员全部参加市公安局统一组织的辅警人员教育训练,熟知各项公安业务和法律法规。同时,行政审批科邀请不同警种技术人员对窗口技术操作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全警种业务“一窗办理”无障碍。
延安市公安局落实窗口领导带班制度,分管领导每周到窗口现场办公一次,督导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公安局纪检、督察等部门多次对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窗口开展明察暗访,整改问题,促进窗口服务规范高效开展。
延安市公安局对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窗口人员实行公安业务考核与大厅行政审批考核“双考核”制度,由行政审批科根据窗口人员服务态度、仪容仪表、工作纪律的遵守情况,按月、季度及年度向所在单位进行通报,所在单位依照通报情况作为对工作人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考核奖励的依据。同时,全员参与全市各部门行风竞赛,在为民服务实践中体现公安民警的素质与当担。2018年以来,延安市公安局驻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窗口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5名警务人员被评为服务之星、服务标兵。
(原文链接:http://epaper.cpd.com.cn/szb.html?t=szb&d=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