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护航探索巩固改革成果
开启法治建设新篇章的珠海实践
编者按
广东省珠海市以法治护航改革,开启法治建设新篇章。在珠海的改革创新实践中,通过法治政府建设,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市民充分体会到依法办事带来的公平和实惠;通过持续探索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司法保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民、单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意识和信心得到强化;从社会建设法治化的顶层设计到社会治理创新平台的搭建,从普法教育的开展到法律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市民逐渐把法治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今天本报刊发记者调查,详细报道珠海市近年来的改革实践,敬请读者关注。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政务服务中心看到,下午2时30分许,办事大厅里人头攒动。
在综合服务窗口前,前来办理股权转让事项的市民林女士,被告知其草拟的免责书格式和文字表述不够规范,需要修改。她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时工作人员笑着安慰道:“不用着急,对面有电脑和打印机,您可以现在就改。”
不一会儿,林女士再次来到窗口,将材料一一递交上去。“还以为又要多跑一趟,没想到这里有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现场就可以修改,实在太方便了。”她毫不吝啬地为珠海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点了个大大的赞。
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只是珠海建设法治政府的一个缩影。
珠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张强近日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健全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以法治护航探索、巩固改革成果,以法治优化市场环境、推动创新创业,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生动的实践开启了法治珠海建设的新篇章。
加快政府治理转型成效明显
“近年来,珠海以建设阳光、法治、服务政府为统领,加快政府治理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珠海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李小燕告诉记者。
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珠海在全省率先开展新一轮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工作,于2016年12月、2017年9月先后公布市级52个单位9588项、各区(功能区)33207项权责事项,初步形成全市统一、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与此同时,珠海还不断创新党委领导法治建设新机制,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领导。值得关注的是,珠海在实践中把党员带头守法落到实处。
珠海出台政务公开工作考评办法,将考核评估结果纳入政府考核依据,同时增强行政权力监督实效,提高监督质量水平。目前,审计监督已覆盖全市区级党政、市直、国企和部分镇街“一把手”。
筑牢维护公平正义最后防线
珠海市香洲区某小区配套建设了一座112平方米的垃圾房,不料,小区开发商竟将此垃圾房的近一半出租给某公司使用,每月收取一定租金。此举激起业主不满,小区业委会向香洲区人民法院提起维权诉讼。
近日,香洲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确认开发商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效,承租公司不仅须将垃圾房退还给小区业委会,开发商还应将收取的8万多元租金返还给业委会,小区业主纷纷为法院的判决拍手称快。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深化司法改革、完善执法司法制度、力促司法公开廉洁司法……近年来,珠海市各级政法机关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摆到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2014年,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珠海司法机关开始推进以完善司法责任制改革为中心的四项改革试点工作。而2013年12月成立的横琴新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则是全市司法改革的窗口,两个机构的诸多创新为探索司法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李小燕说。
实践中,横琴新区法院取消案件审批制,推行法官办案责任制,将审判权还给法官,法官审判不再受到院领导等行政化的干预;率先试行类似案例辩论制度,推进区际司法协助,推行与公证处司法辅助业务协作,建立常态化实习生审判辅助人员机制,聘任港澳籍特邀调解员,聘用澳门高校学生担任法官助理。
横琴新区检察院则在全国率先探索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惩戒监督机制、在公安分局设立主任检察官办公室引导侦查取证等改革创新,推行对政府及公共机构工作规程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备案审查新机制。
此后,以横琴新区改革经验为样本的试点改革在全市两院推广。
实践中,珠海市检察机关还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就开展公益诉讼进行了积极探索。2017年,珠海两级检察机关立案12件,提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两份。
法治思维方式成为市民习惯
为了感受珠海的法治氛围,记者来到位于香山公园脚下的市民文化中心。
记者发现,在这栋4层小楼里,市民们不仅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文体活动,还能通过“禁毒教育馆”“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法律图书角”等法治专题展馆,近距离体验场景式、情景式普法专题教育。
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加强顶层设计是前提和保障。2016年6月,珠海出台《关于社会领域制度建设规划的意见》。作为全国首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专项规划,意见对全市社会领域法制体系框架和重点项目进行整体统筹设计和规划,全面加强社会领域法规规章的“立改废”,旨在到2020年基本形成涵盖主要社会领域的法律制度体系,使社会领域各项事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珠海市司法局局长李秉勇说,除了社会建设法制化的顶层设计,珠海还充分发挥法治理念对法治实践的引导作用,以创新的法治实践推动法治理念的发展和完善。
实践中,珠海创新普法理念,明晰普法清单,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从“独唱”到“合唱”的普法局面。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通过积极推动普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步同行,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逐渐打造了“一起来学法”“珠海交警”“斗门法院”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普法新媒体,让普法更具时代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
老杨在珠海某职介所做了10余年的美工,患有慢性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今年,职介所无故将其岗位调整为业务员,老杨认为自己的身体和专长并不适合此项工作,并以调岗是单位的“恶意行为”为由拒绝到岗,随后,老杨的工资被停发。然而,老杨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地吵闹,而是向市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援助律师张家华接到指派,在了解案情、收集相关证据后,多次与职介所协商沟通,向该所经营者充分释法,最终促成老杨与职介所和解,职介所一次性结清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及加班工资后,老杨自动离职。
据了解,珠海还借助法律顾问进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等有效举措,不断完善多元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法治氛围。(邓新建 章宁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