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先行者
从深圳发展的法治元素感受中国改革开放40年
开栏语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辉煌的成就和生动的实践,印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法制日报从即日起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栏目,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反映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近日,本报记者跟随中宣部组织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集中采访团,进行了为期数日的深圳采访,见证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寻找深圳改革开放40年成果中的法治元素,并以此文作为栏目的开篇,以飨读者。
广东省深圳市在开辟为经济特区后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现代化的繁华城市,成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记者近日在深圳进行了深入采访,在这里感受到了深圳在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成就。
蛇口,创设诸多“第一”
作为“改革开放试管”的蛇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地方。
在“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记者感受到蛇口工业区发展进程中的魅力所在。
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的展览分为“春天的故事”和“袁庚”两个展厅,分别展示蛇口近40年的改革和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先锋”袁庚先生的生平事迹。
作为改革的引领者,蛇口工业区的创立者,袁庚这样说过:“蛇口的发展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变革开始的。”正如袁庚所说,蛇口工业区也确确实实地成为了创新、创业的沃土。许多新生事物也都是从蛇口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走向了全国。
在博物馆一面展览墙上,挂着一个玻璃相框,里面镶嵌着一份文件原件,纸张淡淡泛黄,但依然能清晰地看清文件内容。文件是中共蛇口工业区委员会在1983年7月1日下发的关于吴念祖律师任蛇口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决定。这份文件向社会宣布:新中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在蛇口开业。
蛇口创设的“第一”可远不止这一个。
1984年12月,中国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蛇口保安服务公司成立;1989年10月原蛇口工业区汽车运输公司改组为深圳市蛇口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交通系统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
蛇口创设的诸多“第一”,举不胜举。
前海,制度创新走在前
纯蓝色的梦幻空间,采用不同安装方式和融合技术的超大弧幕,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投影效果……这是记者在深圳前海规划展示馆的直观感受。
改革创新,前海先行;前海发展,制度护航。制度创新是前海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前海规划展示馆,一面写有多个“国内首创”的“制度创新展示墙”格外醒目,从“国内首创商事制度登记改革”到“国内首创跨界金融政策体系”,从“国内首创法定机构区域治理模式”到“国内率先推进贸易便利化政策”,从“国内首创‘五位一体’的廉政监督体系”再到“国内首创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前海一直用制度创新领跑改革发展。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区管委会主任田夫介绍说,目前,前海已建立起了以法定机构为主导的“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的市场化政府治理新格局,并加快推进强区放权和简政放权改革。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审批制度体系、政务服务体系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在法治建设上,前海更是坚持高起点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
在采访中,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说,法治化是贸易国际化和便利化的基础。前海在国内首创庭前会议制度、港籍陪审员制度等,为香港企业投资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推动《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首次在中国落地、成立“中非联合仲裁深圳中心”、制作“一带一路”法律地图,涉及56个沿线国家的法律咨询,对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极大帮助。
大鹏新区,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新体系
“深圳是全国的经济特区,大鹏是深圳的生态特区。”大鹏新区综合办副主任一语道破大鹏新区的特色与定位。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大鹏新区积极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建立了以量化评估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大鹏新区率先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探索建立生态环保监管执法体制,构建监督追责制度,探索建立新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16项在全国先行先试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举措。”大鹏新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王继良说,“如今,污水集中处理率较新区成立不足10%提升到了96.1%,生态建设影响力、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迈进新时代,大鹏新区将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按照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要求,加快推进《大鹏新区条例》立法,对正在探索推进改革的领域进行前瞻性规定,为进一步改革创新预留空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王继良说。(韩丹东 张博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