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群众疑惑 推进执法公平
北京:第三方力量参与接待涉法涉诉信访
为深入推进北京市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进一步完善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等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按照北京市委政法委统一部署,10月14日,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在北京市公安局正式启动。
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先后派出10余名第三方社会力量人员轮流到市公安局信访接待大厅值班,已接待来访群众49人、群体访2批,为缓和化解信访矛盾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完善软硬件,制定工作流程
按照市公安局党委的部署要求,北京市公安局精心组织,牵头协调相关单位,迅速推动工作开展。他们对近年来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的重点案件类别,为律师等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找准切入点。
此外,北京市公安局建立工作规范,认真梳理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公安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相关流程、环节和标准,制定了北京市公安局《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规范》和《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流程》。他们还专门设立了第三方社会力量接待窗口,配备了计算机等办公用品,开通了第三方社会力量公益法律服务平台系统,并在大厅安装了音视频设备。
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第三方社会力量公益法律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各位律师、心理咨询师和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信访民警密切配合,耐心疏导信访群众情绪,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详细解释相关法规。
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基本事实清楚、法律适用准确,但因群众对法律和政策理解有误引发的信访案件,第三方社会力量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会主动与信访群众交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协助民警开展说服教育和疏导工作,努力消除信访群众的疑惑心理和抵触情绪。
涉访当事人曹先生因兄弟姐妹间的家庭矛盾纠纷,经常拨打110。他们家庭成员间缺乏正面沟通,最终却将矛盾焦点转移到民警身上,怀疑民警偏袒不作为,频繁上访。信访民警做了大量疏导解释工作,但效果一直不明显。
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三方社会力量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调解员李民接待了曹先生和他的妻子。在了解了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李民明确表示:“你们的诉求涉及家庭纠纷,举报民警不作为没有事实根据,建议以事实为依据,深刻考虑发生矛盾的原因。我们可作为中间方召集家庭成员面对面沟通,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听了调解员的话,当事人当即表示:“您说的话有理,我们不会再来了。”
第三方社会力量公益法律服务平台运行两个多月来,信访群众增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很多信访群众主动找律师、心理咨询师和人民调解员咨询问题。公安机关也得到社会力量的辅助与监督。第三方社会力量公益法律服务平台为化解矛盾提供了新思路,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搭建了新平台。(胡爱华 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