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山东省潍坊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到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立案登记制改革后诉讼案件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现场旁听了一起行政诉讼上诉案件。据了解,今年1至10月,潍坊市两级法院共收案97650件,结案80944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和9.1%,其中行政诉讼案件同比增长了近一倍。
案件“宽进严出”,增加了办案压力,特别是面对年底可能出现的案件“扎堆”,潍坊中院召开专题党组会,研究部署在全市法院打一场全员参与的“攻坚战”。“审判执行提速,要坚持质效并举,全员同频共振,不仅要阻滞案件的积压,更要消化一批‘骨头案’和‘钉子案’。”潍坊中院院长姜树政如是说。
潍坊中院:创新机制提高审判质效
提质增效有“抓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潍坊中院一楼大厅的大显示屏上每月都会公布各审判业务部门收结案的详细数据,内容包括新收、结案、存案、法官数、人均结案等。同时,法院还以正式文件把每个部门及每名法官的办案情况下发,这种“晒”业绩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法官的办案热情,比、学、赶、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案件不断增加,但人员短期难补充,坚持内部挖潜和提高效率是关键。潍坊中院牢牢牵住效率这个“牛鼻子”,在确保审判质量的前提下,多措并举全面加快办案进度。
潍坊中院明确提出,年底前案件结收比要达到90%以上的目标。要求各基层法院、中院各业务庭制定清理未结案件的计划,围绕目标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倒排时间进度,合理配置审判资源,充分调动法官办案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收结案的良性循环。
潍坊中院除了加强本院办案绩效考核外,对各基层法院案件结收比、简易程序适用情况每月进行通报,改进审判绩效考评办法,真正将审判绩效与表彰奖励、晋职晋级挂起钩来,对案件结收比、简易程序适用率高于全市平均数的法院在表彰奖励时给予优先考虑,对排名靠后的法院进行约谈。
同时,发挥院领导监督指导作用,实行领导包靠制度,中院班子成员分别包靠各自基层联系点法院,采取定期联系、现场督导等方式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加快办案进度。
同频共振抓“主业”
审判执行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潍坊中院将每年11月、12月定为“无会月”,全员全力为案件审理让行,为审理案件开辟了“绿色通道”。
潍坊中院实行班子成员带头办案、业务部门领导集中精力办案、综合部门法官兼职办案的全员办案机制,将主要时间、精力和资源都用在办案上;要求分管副院长每周至少一天在业务庭讨论和指导案件,庭长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庭务会或审判长联席会议,集中骨干力量攻克疑难复杂案件,提高结案效率。今年以来,全市院庭长办案24000余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比例为37%,有的基层人民法庭庭长办案达400件以上,院庭长办案实现常态化。
发挥院庭长的指导作用,定期开院庭长示范庭,选取有代表性、新颖性、复杂性的典型案件进行审理,庭后进行交流和讲评,带动法官规范庭审行为,提高驾驭庭审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此类观摩庭170余个,受教育青年法官达700余人,有效提高了办案质量。
潍坊各基层法院也纷纷采取措施,全力支持法官办案。高密市人民法院主动缩减审委会次数,变每周一次为半月一次,规定所有简易程序案件一律不上审委会,全力释放办案空间。诸城市人民法院让“无袍法官”全案参审,全院104名人民陪审员1至10月参审案件1780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98.3%。高新区人民法院加强审判一线力量,发挥事业编制人员相对较多且大部分为法律专业的优势,探索建立法官和助理相结合的审判、执行团队。
机制创新促“长效”
潍坊法院把机制创新作为提高审判质效的“助推器”,通过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创新庭前准备程序、广泛适用简易程序等,有效挤压节点衔接时间,释放了法官办案空间,促进审判提质增效。
潍坊中院进一步加大简易程序适用力度,除法律规定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外,立案时均优先适用简易程序,并严格程序转换的审批,确需程序转换的,必须经本院院长批准。
潍坊中院重点探索民商事二审案件速裁机制,各业务庭指定法官专职从事二审案件速裁工作,并“一对一”配备书记员,力争通过速裁程序化解三分之一的民商事二审案件。近日,法院制定了《关于民商事二审案件“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意见》,由民商事业务庭各确定1至2名办案效率高、善于调解的法官专门从事简案快审工作,负责简案的筛选及审判。
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探索组建审判团队,逐步降低各类裁判文书的签发层级,充分调动法官办案积极性。潍坊中院各业务庭加强对口指导,通过下发指导案例、发改案件分析等形式,明确多发性案件的裁判尺度,帮助提升整体司法水平。
基层法院重点探索庭前准备程序,充分做好庭前准备,提高一次开庭成功率,缩短办案期限。
诸城:
开启“互联网+”新模式
11月5日,山东省诸城市府前街某小区居民孙某冒着绵绵细雨专程赶到诸城市人民法院,将一封感谢信交到了院长王学功手中。“俺财产所有权纠纷的案子原想得好几个月才能办完,没承想,王法官仅仅用了24天就办完了,效率真高,俺很满意。”她对办理案件的朱解法庭法官王有森赞不绝口。近年来,诸城法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审判管理、司法公开、法庭建设方面的作用,全力助推审判质效不断提升。
“互联网+”助力审判管理专业化。诸城法院以搬迁新审判大楼为契机,挑选了5名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院信息化工作,重新安装了升级版的案件同步跟踪监督考核系统,对全院审判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管控,随时解决审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审管办安排5名法官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对全院审判执行工作进行专业化管理,对立案、排期、保全、鉴定、调解、开庭、法律文书签批等20个关键节点实施重点监控,一旦发现问题,案件同步跟踪监督考核系统会自动进行预警提醒。法院还加强了对未结案件的清理工作,对各庭未结案件详细列出清单,定期督促办理,不断减少未结案件的存量。截至目前,法院共清理各类积案520余件。
“互联网+”助力司法公开常态化。将推进司法公开作为法院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发挥信息化优势,以新审判大楼建设为平台,大力推进信息集控管理中心建设,为司法公开打造崭新平台。将案件信息公开、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直播、人民陪审员等工作作为司法公开的关键节点,纳入流程管理,加强日常考核和检查监督,以公开促公正提质效。今年以来,法院在潍坊法院网庭审直播各类案件62件,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案件1780件,陪审率达98.3%,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12008篇,真正形成了一种“倒逼”效应,不仅有效促进了法官司法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也进一步强化了法官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的意识。
“互联网+”助力法庭建设规范化。人民法庭处在解决群众纠纷的“第一线”,为加强法庭建设,诸城法院坚持人、财、物向人民法庭倾斜,积极争取市里资金,进一步加大6处人民法庭的信息化、人员、物质装备投入力度。对相州、皇华两处法庭的便民诉讼中心进行改造扩建,计划2016年底前完成对朱解、昌城、贾悦法庭的便民诉讼中心改造扩建工程。按照新建审判法庭科技法庭规格改造升级人民法庭高清科技法庭,6个法庭各建成一个高清科技法庭,实现对庭审的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笔录同步展示,努力提高人民法庭科技水平。今年以来,6个人民法庭办结民商事案件5180件,占全院民商事结案总数的72.1%。
“审判管理信息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的客观要求。我们一定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借助‘互联网+’促进司法公开公正。”王学功说。
奎文:
“借力改革”好扬帆
今年以来,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上级法院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以优化职权配置、提高办案效率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准备工作,办案质效实现了新提升。今年1至10月,法院累计收案5546件,处结5575件,同比分别上升21.3%和62.8%。
牵住“牛鼻子”,确立办案者主体地位。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奎文法院结合自身实际,对审判权运行进行了积极探索。相继制定出台了《法官办案责任制度》《关于完善法律文书签发制度的规定》等几项制度,实现了对主审法官的逐步放权加责。
以一张“文书签发表”为例,以前,表头部分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拟稿”“审核”“签发”等内容,如今被“合议庭成员”的名字所代替了。不仅文书签发制度改革了,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也缩小了,审委会的职责被界定为总结审判经验和讨论法律适用。这些去行政化的措施,弱化了院庭长行政管理色彩,明确了办案者的主体地位。
有权必有责。对于这一变化,奎文法院民一庭法官陈要香说,以前办案还有“拐杖”可倚,遇到吃不准的案件就逐级请示,如今可不一样了,因为司法责任制的倒逼,不得不丢掉“拐杖”,想方设法提高自身审判水平和办案效率。
从“批案”到办案,院庭长办案“动真格”。“作为一名院长,我首先是一名法官,是法官就得办案。”今年已经结案30件的院长杨培锋说,“院庭长办案不能只是‘敲锤露面’,必须对案件的审理、宣判、答疑的全过程负责到底。”他负责审理的每件商事案件,都亲自主持庭审、调解,而判决书的起草、修改等,他几乎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
有的院庭长多年不上审判台,对亲自办案有抵触心理,怎么办?除了院长亲自带头外,奎文法院还每月将院庭长办案情况公布在法院大厅显示屏上,让全院干警点评。这招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截至10月底,审委会委员办案数都已经完成了年人均30件的任务,庭长办案数也达到了庭内人均办案件数的30%。
院庭长办案常态化带动了法官办案的积极性,也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特别是一些群体性、涉诉信访案件等,院庭长牵头组织相关力量协调,有效化解了一批难案。
鉴定前移一小步,满意度提升一大截。“代理交通事故纠纷案子,最怕鉴定,费时费力。”律师刘志新对此深有体会。但现在他对奎文法院将鉴定程序前移的做法很是赞赏,认为法院从当事人角度考虑,合理调整内部分工,将送达、证据交换、鉴定等工作在开庭前完成,保证了庭审的一次性成功,真正做到了司法为民。
奎文法院每年受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500余起,其中85%的案件需要进行各种鉴定。按照原来的案件流程,如原告在第一次开庭时申请鉴定,案件简单庭审后再中止,造成本就紧张的庭审排期资源浪费。
经过调研,奎文法院将鉴定程序前移至立案阶段。鉴定程序前移后,该类案件一次庭审成功率达95%以上,案件审限缩短20天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闫继勇 马瑛杰 秦建刚 马振华 王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