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365bet外围网站_365bet手机下载_365bet体育在线投政法网!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互联网+政法”打造“云上浙江”

        时间:  2015/12/8 10:50:56  
        一个平台五级网络五十八万个移动终端覆盖城乡
         
        在浙江,互联网创业创新如火如荼,政法系统一系列“互联网+政法”的创新实践也引人注目:全国首个平安建设信息网、首个网络公安局、首份司法透明指数、首次网络司法拍卖……这多项“全国第一”使互联网时代的“云上浙江”成为浙江社会治理与司法公正的新基因,助推社会稳定、公平正义的新载体。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说:“数据充满机遇,云端决定未来。”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王辉忠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浙江政法系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加大政法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使之成为政法工作的核心战斗力,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为建设“两富浙江”“两美浙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网上融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浙江是全国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试点省,按照“一个平台、两层使用、五级网络”的总体架构,从2010年9月开始,浙江着手开发建设平安建设信息系统。
         
        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马以向《法制日报》记者解释说,一个平台,是指全省建一个云计算平台。两层使用是指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各有侧重,县市区以下重在实务操作,省、市两级重在督导、研判及决策。五级网络是指同时从省到村,适应五级社会治理工作基本需求。目前,全省平安建设信息网络建有移动终端58万个,覆盖到全省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和90%以上的村社区,初步形成了网上网下整体作战的工作体系。
         
        温州市鹿城区共划分为1043个网格,每个网络都配有网格员,专门负责信息采集,每人配备“综治E通”手机,通过逐级上报、部门联动、闭环处置、四色预警等工作机制,主动排查了大量社会隐患,化解了大批矛盾纠纷,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浙江是政法综治工作“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发源地。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形势,该省总结基层经验,大力推进网格化与信息化融合,现在,全省10.9万个网格已配备23.4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
         
        在富阳市场口镇采访时,记者看到,镇一级综合指挥平台上清楚地展示了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界面及重点部位的高清画面,网格专兼职信息员通过平安通APP可以上传图文并茂的信息,指挥平台专人值班及时处置。场口镇党委副书记章忠法介绍说:“在信息采集以奖代补机制激励下,借助巡防队员APP举报,我们还成功处置了一起工业垃圾倾倒事件,现场人证物证俱在,大大减少垃圾处理成本。”通过平安通APP,富阳已发展了7万余群众加盟平安创建。
         
        目前,全省平安信息系统共录入人员、场所、企业等各类信息30万余条,建立各种电子台账21万余件;记录、受理、流转处理各种办事服务事项23万余件,使基层社会治理更精细、服务群众更直接。
         
        网上办案推动实战工作转型
         
        “公安信息化是浙江公安工作的一大法宝。”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刘力伟介绍,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依托大数据支撑,通过机器换人等载体,加快“互联网+公安”建设力度,推动公安工作驶入“智慧警务”快车道。
         
        嘉善县公安局在全省第一个建立起“智慧警务”云平台,带动了全局警务机制改革。11月27日晚上9点,一名女子在偏僻处被人持刀抢劫,接警后,办案民警围绕“拦路抢劫”“女性”等关键词,在云平台中输入查询信息,系统很快搜索出一名对象,经过视频监控比对追踪,确定该男子就是犯罪嫌疑人,半小时后,在网吧抓获了该男子。
         
        浙江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数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人均办案量全国第一。如何化解案多人少矛盾?浙江省检察院的答案是:科技强检。浙江省检察院在全国最早推行网上办案,去年开始,义乌、萧山、永康等案件数量最多的基层检察院又开通远程提审系统,极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11月26日上午10点30分,余杭法院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民事纠纷案。记者看到,原被告双方通过各自网络连接,出现在了法官的电脑画面上,庭审就此开始。
         
        如今在杭州市,不仅网络交易纠纷案件全部通过网上法庭解决,通过网上法庭,还能审理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网络着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常见的网络纠纷都可通过网络裁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互联网+审判”,既助推了司法规范与公开公正,也方便了法官办案,带来了老百姓满意率和司法公信力的明显提升。
         
        网上公开促进司法阳光透明
         
        桐乡市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市检察院从去年开始搭乘“互联网+”快车,开通了官方微信,设置微查询、微预约、微受理三个板块,提供律师阅卷预约、控告、申诉等10项检察新业务。10月20日,检察院对卫某受贿案提起公诉,当天,检察院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即在第一时间将案件信息公开发布。 
         
        传统司法拍卖因不够公开透明饱受诟病,2012年,浙江法院依托淘宝网首创公开、透明、零佣金的司法网拍。目前,全省共有94家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注册网店,104家法院先后进行了网拍,94%的涉讼资产通过淘宝网公开拍卖。
         
        实行网拍后,拍卖规则、拍品情况、竞价过程全部置于阳光之下,公众可以自由地关注和深度地参与,有利于消除对司法拍卖原有的误解,也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
         
        2014年以来,浙江法院共成交拍品1.6万件,总成交额323亿元,成交率达89.8%,平均溢价率49.1%,较传统委托拍卖分别提高13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为当事人省下佣金12亿余元。
         
        浙江法院还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省内三级法院一体化公开、一站式服务的浙江法院公开网和12368司法服务热线、短信平台,累计发布信息2.3亿条,上网公开裁判文书139万份,居全国首位。中国社科院2015年中国司法透明指数评估中,浙江高院、宁波中院、宁波海事法院分列全国高、中院和海事法院榜首。
         
        这样的阳光实践同样出现在高墙内。2013年,浙江率先创建智能化现代文明监狱,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每个执法环节信息的“全程留痕”,提高了执法公信力。
         
        十里丰监狱探索阳光执法体系,十多项执法细则全面推开,给计分考核、行政奖励、刑事奖励等重要执法环节套上辔头,减少民警自由裁量权。监狱长周敏华说:“阳光执法体系运行以来,民警执法风险变小了,服刑人员违规率明显下降,改造信心更足了。”(陈东升 王春)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