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有哪些上网就知道
合肥“五化并举”保障平安建设常态化
“每天的社情民意有哪些,群众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我们上网就知道得清清楚楚。”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党委书记郜志华说,社区网格员在居民中建立了35个QQ群、微信群,能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送到社区综治维稳信访综合服务平台。
随着今年10月30日合肥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运行,像滨湖世纪社区一样,合肥市区352个社区的社区综治维稳信访综合服务平台全部运行,连同4个城区的区级综合服务平台,合肥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三级平台建设完美“收官”。这是连续5届20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并三次捧得“长安杯”的合肥市,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方面的又一“精品力作”,成为合肥平安建设道路上的新坐标。
近年来,合肥市不断优化再造平安建设载体,形成服务管理信息化、治安防控立体化、矛盾化解多元化、考核奖惩具体化的平安建设新形态,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常态化和民生进程,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以高于全省平均升幅的速度逐年提升,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幸福十强城市,是为数不多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省会城市。
问题导向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化
“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方能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运用抓经济建设的方法抓平安建设,采取项目化推进方式组织实施。”合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张进说,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平安建设重点工作是合肥市的特色。实施项目化推进,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改变了工作推进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化、形式化、无主体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三无”小区整治、安全停车工程、特殊人群管理、社区综治维稳信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被列入重点工程的平安项目,通过实行项目化建设、工程化推进,都保质保量得以“竣工”。合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许道和说,通过鼓励居民自治、实施准物业管理、政府兜底升级改造等措施,“三无”小区案件频发问题基本得到遏制;安全停车工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被盗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建管并重,有效压降了可防性案件。
技术支撑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
为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合肥市把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惠民工程,搭建市、区、社区三级综合信息平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合肥市以包河区建立的区级综治维稳信访综合服务平台为样本,在全市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对信访接待、信息处理、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维稳处置一个平台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反馈、统一考核,形成上下衔接、统分结合、协调联动的服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包河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张良才说,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了综治、维稳、信访、应急、舆情等方面资源,群众可以就近获得政务、公共、公益服务。
目前,合肥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依托市人口库、法人库和地理空间库,整合市政府权力清单网上运行平台和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对接省直相关部门信息系统。
在市区街道、社区实现统一应用,提供17个部门(单位)189个事项受理和办理工作,实现了公共服务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覆盖人口近300万人。
整合联动推进矛盾化解多元化
长丰县综合性矛盾调处中心是安徽省首个县级综合性矛盾调处中心,并整合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对乡镇街道和村居基层平台调解困难的矛盾纠纷,该中心采取“提级”调解,实现由被动应付向主动跟进、由部门调解向行业专业调解、由分散调解向中心集聚三大转变,提升了调处公信力。
合肥市通过整合创新,逐步形成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补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合肥市综治办副主任向晓川说,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重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事前风险评估抓源头、事中矛盾排查抓苗头、事后矛盾处置抓化解的多阶段预防化解流程。
合肥是全国最早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市之一。目前,合肥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范围、评估主体、评估程序、评估流程、结果运用进行规范,把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实施前的刚性前置程序。
“我们在各个乡镇组建了4支队伍用于事后应急处置,大大提升了基层防范化解矛盾和维稳应急处置能力。”合肥市庐阳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左学和说。
据统计,近3年来,合肥市各级调处中心和各类调解组织成功调解29.3万件,防止“民转刑”案件749起。
三网建设推进治安防控立体化
近年来,合肥市突出天网、地网、虚拟网“三网”建设,积极建立专群结合、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天网搭建上,按照“公共区域政府建、场所内部单位建、商户门面业主建、居民小区物业建”的原则,合肥市投资5.88亿元的市级“天网工程”已全面建成,预算投资4.2亿元规划1.2万个监控探头的区县(市)级“支网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可以不间断开展“空中可视化巡逻”。
在地网布建上,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建立了专业治安巡逻队伍,由政府招募专业巡逻队员18397人,每万人拥有专业巡逻人员达到21.51人,“网格化布警、全时空覆盖”网格化巡控,加上社区防控、单位内部防控、行业场所阵地防控的补充,形成了巨大威慑。
在虚拟网构建上,合肥市致力于对“虚拟社会”实行现实化管控,侦破涉网案件数、专项行动战果均位列安徽省第一,网安追逃数和撤逃率连续3年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呼应关切推进考核奖惩具体化
“综治考核奖惩不再是‘雾里看花’,奖罚分明,尤其体现在敢于动用‘一票否决’权上。”许道和说,这两年已对8个乡镇街道及其对应派出所共16家单位实施“一票否决”,18个乡镇街道及其对应派出所共36家单位实施“重点管理”。
为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合肥市明确要求各级综治委主任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每年召开两至三次综治委全体会议解决重大突出问题。合肥市综治委还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合肥市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综治工作实绩档案的通知》,将各级领导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记入实绩档案。
奖惩具体化是实化考核的重要手段。合肥市综治办把考核分成两个序列,将发案数、人口数、同期比等列入计算值,公安部门出数据,综治部门出计算方法,综治委出考核结果,对乡镇街道和派出所实行同奖同罚,责任共担。为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治安问题,合肥市已连续5年将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撬盗机动车、盗窃电动车4类可防性案件列为专项考核,纳入综治重点管理和“一票否决”,有效提升了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程度。
“我们把平安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作为人民幸福安康的民生工程,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整体推进,狠抓责任落实,全面推进了平安建设常态化。”张进说,合肥市已把社会治理创新规划作为“十三五”15个重点规划之一,必将加速推进平安合肥建设再上新台阶。(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