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班子——凝聚力强、决策力强、执行力强、公信力强;
一流队伍——素质过硬、英勇善战、敢拼会赢;
一流作风——严谨、细致、正规、有序;
一流业绩——辖区高度稳定、品牌持续领先、发展势头强劲。
一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公安边防支队以学习贯彻全军及各级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围绕打造模范团队总目标,找准“点位”强势推动各项建设提档晋位。
占领“制高点”:“三严三实”树立警营清风正气
10月29日,漳州市边防支队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石信土副政委作为重点发言人,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谈了自己的感受。“一言激起千层浪”,9名机关科室负责人结合岗位实际纷纷谈了体会、讲了心得。与会官兵一致的感受就是——实!
这其实是该支队2015年以来干部素养大变化、部队面貌大改观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该支队大力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常态化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委务虚、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细化4个整顿10项整治任务,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求实务实作风形成新常态。该支队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全年召开常委会、全委会13次,研究议题71个,涉及中心工作议题达75%以上。党委议抓中心能力凸显,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大幅提升。
“三严三实”抓得紧不紧、效果明显与否,关键靠党委这个龙头。2015年以来,该支队扎实开展机关创建试点,制定出台《机关党支部工作规范实施细则》等制度,试行漳浦边防大队党委“三帮”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课题攻关、学术研讨、警检联建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层次。同时,响应省边防总队党委号召,制定典型培树暨精品策划方案,赖泽龙、机动中队等一批重大典型不断涌现。部署“暖警爱民·汇聚群智”基层行活动,集中精力办8件实事全部兑现;配套帮扶3个基础薄弱单位,基层发展不平衡现状逐步扭转。这些大改观赢得了基层官兵的点赞声。
警营风清气正,入心入脑的教育必不可少。该支队精心组织“牢记强军目标,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和“三学”活动,演讲比赛、交叉授课、书画摄影、巡回教学等陆续举办,“主题教育专栏”实时展现成果。该支队还出台7项措施拓展谷文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功能,实现警地融合式教育。因地制宜确定党建、生态等9大特色文化试点,出台《基层文化建设示范图例》和《特色警营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实现“一队一品牌”;狠抓机动中队战斗精神培育,开展匕首操、组建威风锣鼓队、业余合唱团等文艺兴趣小组,高标准打造机关文化活动中心和警营文化长廊,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铸魂育人。
聚焦“攻坚点”:“四项建设”助力主业提质增效
10月30日,石坑边防派出所破获一起系列盗窃摩托车案件。说起破案“功臣”,所长何俊斌说:“当属警务室里的网格化警务平台!”2015年以来,类似这样依托信息化破案的例子在漳州市边防支队可不少,而这些要归功于支队全面推进“四项建设”给中心工作提质增效的结果。
投入100万元在5个重点边防派出所建设勤务指挥室,是漳州市边防支队完善沿海治安立体防控网的有力举措。深化“两大平台”,升级“三大中心”,整合“四大系统”,实现重要港澳口、码头视频监控全覆盖、无盲区,船管站监控资源共享、并网并轨;深度应用“民意警务图”、“警民一键通”、电子网格等系统,推广警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机动车定位防盗等做法,更是让防控网日臻完善。
信息是基础,实战化的警务才能有战斗力。该支队完成19个单位32名兵员清理调整和35名兵员归建驻防,组建机动中队“尖刀排”;通过基础科目、军体考核、特战演练强化军体素质,全省岗位技能练兵抽考综合排名连续2次第一,6名官兵个人成绩名列前茅,3名战士选调总队备战部局比武。该支队还举办体能强化班、警务技能班、巡回教学班,组织指挥调度、实兵拉动训演练,开展武器拆解、警务实战、实弹射击等竞技活动,全面提升部队训练水平。
队伍战斗力有质效,还需执法规范化保障。该支队深入贯彻新《条例》,以案释法实现服务、管理、教育、处罚“四轨并行”。推行执法办案网上“单轨制”,严格执法信息进平台、审查人员进场所、涉案财物进系统、审核审批进流程“四进”要求,所有行政案件“警综”流转、执法单位监控系统全部联网。完善执法责任体系,建立执法责任清单制,搭建“法治擂台”、“普法专刊”、“微信学法”等平台,全面提升了官兵执法素养。同时,该支队确定基层正规化建设试点,重新制作387块库室门牌,实现基层门牌规范统一。推行正规化管理“1+2+3”模式,通过搭建“网上管理”一个平台,完善监督机制,促进部队正规化水平提升,确保队伍始终沿着正规化、法治化轨道运行。
找准“着力点”:密织防线筑牢沿海治安屏障
闽南沿海稳不稳,关键是看“有形无形”的防线。漳州市边防支队固守爱民固边、基础业务、沿海管防、治安维稳的“四道防线”,成为筑牢沿海治安的坚固屏障。
该支队立足民警兼任村官发源地优势,升格爱民固边模范创建,警地共创2个模范县、132个模范镇(村);总结“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支队”成功经验,加强市县职能部门走访联动,推动漳浦“爱民固边模范县”获市政府命名。开展“五入户”系列走访,出台《加强入户访查工作六项措施》,强化基础走访跟踪问效。2015年内走访群众6.7万户29万人次,结对帮扶58名贫困对象,推动9名孤寡老人、15户贫困家庭纳入政府救助。
同时,该支队贯彻落实“漳州会议”精神,开展警务室、船管站清理整顿,全部完成类别设置,有效精简整合室、站规模达15%。组织情侦骨干深入案件高发地区专案攻坚、一线帮扶,提升基层办案水平。制定《派出所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办法》,采取大队、派出所双轨同步考评,提升基层业务质效。推广移动警务终端和边防一体化实战平台应用,实现基础治安信息移动采集达80%。配套投入400余万元重点帮扶,斥资300万元打造 “七大特色警务”,形成“服务群众、安全防范、信息收集、维护平安”集群效应。推行机关基层双向结对、重大任务项目库管理等制度,加大对下倾斜力度,实现项目落地见效。
该支队借力新条例发布,推动市政府部署全面加强沿海治安管理工作,与漳州工商、海洋渔业、海事、海关及海警三支队这5个涉海单位签订《加强沿海治安管理合作协议书》,建立季度“联席会议”机制,构建“大管防”格局。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应用大会战和沿海治安要素大普查,关键数据项采集录入准确率达100%,21条基础信息实现重大战果转化。构建抓扣船舶越界作业“三必”机制,试行“海上网格化”管理,派出所与驻地100%签订《紧急情况出海船舶征用协议》,船管站100%与海洋渔业部门共建,海上快速反应能力持续提升。
给力“支撑点”:“粮草工程”夯实部队发展底气
古话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时期,边防部队发展亟需的“粮草”是什么?该支队已将“粮草”升级为涵盖部队全面建设的系统工程。
经费保障是第一大工程。该支队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公安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连续3年取得突破,漳浦、云霄、东山边防大队装备经费首次纳入预算共100万元全部落实。同时,建立基层建设经费补助长效机制,确保经费供应充足。提升财务大清查质效,建立网上发票真伪比对流程,清查会计凭证610册11101份、银行账户12个,查纠问题54个,上缴违规款项1901元。制定完善《办案经费管理暂行规定》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三公”经费逐年下降。集中办理地方住房公积金,解决22名官兵房贷440万元、节省利息132万元。
该支队还提速基建项目工程,制定《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从规范立项、设计方案、严格结算等方面全过程监管,工程台账及监管做法得到上级肯定。投入1115万元基本建设经费保障计划项目建设,自筹资金1060万元改造修缮落后营房,审批营建项目56个均已动工。如果说基建工程是部队发展的“躯干”,那么“造血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该支队在投建东坑、林头、南境边防派出所等“开心农场”基础上,投入10万余元打造八尺门边防派出所综合农副业基地,提高部队自给能力。深化警地医疗合作,投入25万元为官兵购买人身意外伤害及健康综合险,办理16人次保险理赔总金额26.2万元;组织“爱民医疗队”5次下基层巡回义诊,确保官兵身心健康。投入35.5万元建设勤务中队阳光晒衣场及5个单位电磁节能炉灶,在兵员集中单位试点饮食文化,广受各级好评。
此外,该支队注重提升警务装备工程。组织船艇维修分队赴基层四季巡检,排除故障3类14个,确保船艇装备性能良好。强化“车场日”制度落实,每月组织驾驶员集中安全教育,分3批参加总队警示教育班,利用网络平台全程监控车辆派遣,提升安全行车系数。贯彻莆田会议精神,投入52万元对所属34个单位兵器室集中改造;对120支54手枪进行安全检测,31支故障枪支送修,1艘船艇赴榕大修,保证日常执勤执法需求。严格规范采购制度,首次依托市政府集中采购16项物品,中标价305万元,节省部队经费22万余元。(洪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