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他人案件是公安机关常见常办、有能力办好、也应当办好的案件,但正是个别民警不认真、不负责,在办案期限、鉴定意见这种‘低级’问题上犯错误,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江海,曾在执法点评台上这样点评一起案件。
近年来,宿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但是,个别执法顽疾屡纠屡犯。为此,宿迁市公安局按照“以案释法”的纠错思路,打造出集“点、评、议”为一体的执法点评台,对症下药祛除顽疾,有力推动了规范执法水平再提升。
点病灶,把脉问诊确定病症
一辆因交通违法被扣留的轿车,经多次通知、登报公示,车主仍拒不提供车辆合法手续,后被移交财政局拍卖。本是合法合规的处罚决定,却因为民警“好心”,多让车停留了一段时间,结果程序超期反被当事人起诉;一起伪造律师证案件,证据确凿,定型准确,却因为民警办案马虎,在法律文书上张冠李戴,本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却写成了行政处罚法,被当事人抓住了把柄……
上述两个案例,只是该市公安局在执法点评台上点评案例的一个缩影。为确保点到的案例能真正“捅”到民警执法办案流程中的问题,该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全面梳理了近年来行政复议诉讼、刑事复议复核、信访投诉、纪委督查、检察监督、人大监督等7类案件,仔细甄别,把“显微镜”对准容易发生偏差、具有典型代表的问题案例。
点评台自8月上线运行以来,在全警引发强烈反响。民警普遍反映,“很多问题平常都知道,一到办案中就想不起来,遇到类似情况仍然会按照‘老套路’去干,同样的错误反复犯,执法点评台真正点到当前执法中的问题。”
评病理,集体会诊查出病源
摸准“患病”根源,与执法问题较真,是突破执法规范化瓶颈的关键所在。“点就要点出精彩、点得民警心服口服!”法制支队支队长朱崇耀说。对发现的典型案例,由法制支队主办,纪委、督查、信访等部门协办,治安、交警、刑警、经侦等警种参与。重大疑难案件提交执法管理委员会、法律顾问委员会研究,评析案例在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程序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案例的点评均由市、县公安局主要领导撰写,指出具体、规范的做法和改进措施,层层传递对执法问题“零容忍”的态度。
点评台上线之初,该市公安局要求全市9家县分局、146家办案单位均要在网上签收,及时组织民警对照学习,吸取教训、查找不足,上报整改方案。现在,不需要提醒,各单位负责人、各警种民警每天打开电脑都会到点评台去看一看。
“每次浏览执法点评的案例,都是一次深入学习的过程。”宿迁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刑警大队民警陈少将深有感触。在速破“9·10”杀人案件的过程中,虽然在很短时间内就通过周边监控锁定了嫌疑人,但他们仍然按照程序严密收集、固定周边证据后才实施抓捕。在讯问前,他们制定了严密的讯问计划,针对嫌疑人的狡辩抵赖,逐一摆出证据,让其谎言不攻自破。
“这也是执法点评台上的一个案例给我的警示。所以,无论办理大小案件,我都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陈少将表示。
议良方,自我净化祛除顽疾
今年4月,宿迁市公安局湖滨分局晓店派出所在工作中先是“糊涂接活”——接了法院不该指派给派出所的收监决定;后又“糊涂拖延”——因没有及时送监,最终导致多家媒体曝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起案件被放上执法点评台之后,迅速引起了全警热议,点出了病症,评出了病理。此外,该市公安局广邀法学专家围绕新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应诉举行了多场讲座,并定期组织旁听庭审、执法月考等活动,多措培训,有效提升广大民警的法律素质。全市公安机关持续保持执法资格考试中、高级通过率全省第一。
规范流程,关注细节。宿迁市4个县区试行了案件管理中心,对基层所队和各警种部门办理的案件,尤其是该立未立和未破未处案件进行扎口管理,统一保管法律文书、统一对接检察机关,规范了从接报警、立案到案件处理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
“通过执法点评,充分放大全警聚集的威慑、警示和教育作用,实现点醒规范执法的觉悟和意识,提升规范执法的权威、效能和全警共识,真正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植根于每名民警的头脑之中。” 江海指出。今年以来,该市公安机关被检察诉讼监督案件、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14%;漏捕漏诉案件、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8%。(赵家新 姜传伟 李沂瑞 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