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365bet外围网站_365bet手机下载_365bet体育在线投政法网!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浙江:信息化引领“智慧警务”驶入快车道

        时间:  2015/10/19 11:10:14  
        大数据时代,一张张“天罗地网”密布在浙江大地上,让犯罪分子生畏,让群众倍感平安。
         
        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居全国前列的奥秘是什么?
         
        “浙江公安有两大法宝。”浙江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刘力伟认为,一个是传统的——“枫桥经验”;一个是现代的——公安信息化。
         
        浙江公安信息化起步较早,早在2003年就部署信息主导警务战略。走过“黄金十年”之后,浙江积极顺应移动互联网背景,依托大数据支撑,优化调整警务体制机制,通过机器换人、流程再造、警力重组、服务外包及激发民警内生动力等措施,最大限度提升警务效能,推动各项工作驶入“智慧警务”快车道。
         
        机器换人信息化应用警力倍增
         
        浙江实有民警6.9万名,占实有人口比为万分之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公安机关感到压力巨大。
         
        如何向改革要警力要战斗力?
         
        浙江公安机关坚持机器换人理念,以互联网思维拥抱大数据,从2012年起全面启动信息警务升级版建设,通过采录标准化、研判专业化、指挥扁平化、侦防精准化、作战合成化和推进基层勤务改革,走出了一条信息警务发展道路。
         
        在省厅层面,搭建了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省级公安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通过与阿里云合作,开启公安云信息服务时代。
         
        浙江一线民警几乎都配备了警务通,通过这个移动终端,随时可以查询全省数据库。据介绍,全省数据库已全面整合了邮政通信、医疗卫生、工商税务等社会信息资源,拥有信息500亿条,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常态化交流共享。
         
        在市县层面,各地深度挖掘信息资源附加值,有效解决区域治安问题。
         
        温州是浙江第一人口大市,发案量大,治安形势严峻。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黄宝坤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应当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公安基础工作转型升级。
         
        从2014年开始,温州借助RFID射频技术,实现“以卡管人、以卡管房、以卡管车”,带来控案、打击和便民三大效益,走出了一条社会治安管控新路子。
          
        在衢州,公安机关每月都要推出社会治安状况评估表。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王建告诉记者,“这张表就是一张信息服务实战的体验表、导引表,民警们通过这张表‘看病’、‘吃药’,警力投放更加科学高效,有效接处警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等于解放了有限警力,提高了警务工作效能,平安建设的基石因此更加夯实。”
         
        信息技术为实战插上了翅膀。去年,浙江全省借助视频监控破获刑事案件3.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万名。
         
        多元共治社会化协作置换警力
         
        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浙江建立了全省社会治安防控等级响应机制,全面推行110社会应急联动,仅去年全省就分流非警务警情135万起,占有效接警量的15%。
         
        浙江还全面推行以驻所人民调解室为主,纠纷移送、协助调解为辅的警调衔接工作机制,建立覆盖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等领域的行业性调解组织,推行“老娘舅”“和事佬”“律师进社区”等做法,使95%以上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化解。
         
        杭州余杭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事故多发,2014年有效接警量就达10万余件,疑难复杂案件8千余起,有限的警力无法满足群众各种调解索赔的要求。但自从建成交通事故调解处理中心后,事故受理、事故认定、车辆检验、财损评估、伤残鉴定等业务均可实现一站式办理,复杂疑难纠纷可以直接在进驻的法庭里审理判决,有效置换了警力。
         
        坚持多元共治,浙江创新了市场化承包,通过服务外包、社会单位认领项目等方式,建立公安机关、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模式,典型的如114移车社会化服务。
         
        杭州PTU平安志愿者、湖州越野车俱乐部应急救援队、绍兴“群星蓝”志愿者、台州村级志愿消防队、舟山普陀山香会志愿者等志愿队伍正凝聚成一大批治安共同体,引导社会自治。
         
        依托互联网,湖州市公安局建立起“警务e广场”,广泛吸收民意,每年让群众投票选出公安惠民行动10件实事,随着警民关系的拉近,不少地方组建起“警务共同体”,让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如今,湖州各级公安机关与300多家单位组织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组建起了超过两万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
         
        此外,浙江还优化协辅警管理,提请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强和改进公安协辅警队伍建设意见,明确协辅警身份性质、职责权限、待遇保障、员额控制,明确其待遇不低于当地政法系统职工平均工资,并每年拿出50个招警名额面向优秀协辅警,促进协辅警队伍建设走上专业化轨道。
         
        流程再造集约化用警盘活警力
         
        稀缺的警务资源通过科学配置,能够最大化发挥效益。浙江公安着眼基层实战单位,把握警务流程关键环节,优化设计警务运行机制,努力盘活现有警力。
         
        都说基层很苦、很累,盘活警力,派出所最急需,最关键。为此,浙江连续3年出台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建设的意见,坚持松绑减负和提质增效并举,还通过编制派出所“三张清单”,逐步明确警种部门需要派出所完成的事项、自身对派出所应履行的责任和指导帮扶派出所的事项,促使解放派出所走上制度化轨道。
         
        “向观念要警力”是金华市浦江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陈伟通的治警之要。浦江公安树立案件可防可破的主动先发理念,深入推进以驻所督导、驻村联户、驻所联村及机关、派出所联勤为主要内容的“三驻一联”工作体系建设,改革所队勤务模式,要求机关民警在敏感时间节点主动下到一线与派出所开展联勤联动,今年夏季的侵财案件高发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其中8月的侵财警情数同比下降42.7%,未发生“两抢”案件。
         
        集约化用警、为基层减负已成为浙江公安机关的共识。今年3月,杭州市公安局在学习借鉴阿里巴巴集团大数据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首席数据官制度,从实战部门择优遴选出22名专业人才,组建大数据专家技术团队,为合成作战室整合接入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推动“智慧警务”战略向纵深发展。
         
        绍兴在全省率先进行联勤指挥合成处置工作机制试点,从打造实战指挥体系、优化动态布警机制、强化信息技术支撑等方面入手,织密街面巡控网络,全面构建“1、3、5分钟”三级快速控制圈,提升重大警情应对处置水平。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凌志峰说:“以信息化实战警务为引领,是为了提升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确保打击更有力、防控更严密、反应更迅速、处置更有效,最终让群众更安全更满意。”(陈建国 王春 李想)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