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365bet外围网站_365bet手机下载_365bet体育在线投政法网!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贵州毕节:“六零六好”理念提升群众安全感

        时间:  2015/8/5 10:56:49  
        贵州毕节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集成创新
         
        “六零六好”理念提升群众安全感  
         
        每天起床,贵州省毕节市双山新区大寨村第四网格中心户长赵仁跃,都会围着临近的13户人家走上一圈,用他的话说,“与邻居见面聊聊家常,每户具体有啥困难,我都一清二楚”。
         
        除了准确及时了解村情民意,赵仁跃还负责化解村民间的矛盾纷争,“实在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就向村里汇报,村里解决不了就向乡、区层层汇报,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自2013年毕节市全面开展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探索建立以村、社区为治理框架,以村民组、楼群院落为基础单元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来,截至目前,像赵仁跃这样的村居社区的网格中心户长在毕节市共计2.69万余人。
         
        就在推进创新工作之初,毕节市还创造性地提出“六零六好”理念,即零距离解决群众所急,把困难问题处理好;零回避化解矛盾纠纷,把和谐社会构建好;零干预引导村民自治,把群众作用发挥好;零缝隙织牢服务网底,把基层基础夯实好;零延迟服务群众办事,把惠民政策落实好;零缺位破解发展难题,把美丽乡村建设好。
         
        “毕节作为国务院批设的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始发地,这里的历次改革、探索既备受瞩目又无前例可循。因此,在推进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初期,我们便将‘六零六好’理念融入其中,清晰了目标、明确了宗旨、消除了顾虑,进而凝心聚力全面推进改革、平安、发展的‘三同步’。”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说。
         
        集约便捷服务功能凸显
         
        《法制日报》记者在岔河镇社区服务中心采访时,恰好遇见桥边村村支书李文华。
         
        “我这趟来一共办三件事,一是为我们村五户村民填表买化肥,二是办了一份户籍证明,三是替一名‘五保户’询问社保工资的事,‘中心’门都没出就全给解决了。”李文华告诉记者,“以前,进城往返一次至少30多公里,路还不好走,如今只要到‘便民服务中心’,就能‘一站式’解决,这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去年5月,岔河镇建成了本镇的“便民服务中心”,涉及代办户籍、取款、婚育证、销售等服务事项,由村民向网格中心户长、村组反映,并由乡镇统一集中受理代办。
         
        “这样,就能以乡镇为轴,连接城区与村居的服务纽带,让基层群众少跑腿儿,实现资源最大整合。”毕节市双山新区党工委委员、政法委书记谭学明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推进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中,毕节市各乡(镇、街道)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整合乡(镇、街道)“七站八所”职能,将人员重组整合进“三委一组一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按照要求,全市村级设置“两站两会”,村民组设置“一组一室”,网格内设置“中心户长”,村民组长每半个月走访一遍本组农户,中心户长每周走访一遍网格内所有农户,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作用,落实好各类民生政策;加强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为人民群众办理各类事项提供“一站式”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226个乡(镇、街道)都已设立了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共有226个便民服务站,3031个便民代办点,实现了便民服务体系全覆盖。今年以来,各级便民工作站为群众办理事项71260件,为群众代办事项35630件,村民组长代办3万余件。
         
        “确保热点问题合力办、民生小事快速办、焦点问题集中办,通过重心下沉、行政管理下沉,确保民生服务的高效便捷。”毕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周全富说。
         
        党政职能角色重新定位
         
        放珠镇是毕节市一个省级贫困镇。早些年,该镇出资想修一条水泥路,不料资金被外来承包者侵占,当地百姓得不到实惠不说,多年来这条路也未能修成,造成百姓极大的抵触情绪。
         
        “按照‘六零六好’整体要求,这类工程政府不再进行行政干预。而是及时引导群众组建成立‘项目专项理事会’,根据群众的第一愿望来申报实施项目,在具体项目实施中,按照‘项目专项理事会’民主管理模式来实施民生项目。”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告诉记者。
         
        此后,所有具体问题也都由“项目专项理事会”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理事会下设物资采购组、物资收发组、宣传动员协调组、劳动统筹组等8个小组,履行相应职责,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同时还制定项目村规民约,规范群众投工投劳形式,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村民们全都热情高涨,人人参与,个个监督,有人的出人,外出务工不能返乡参与的家庭出钱请人代劳,一条干净宽阔的水泥路很快就修好了,施工全程所涉及到的资金账目全部公开透明。
         
        其实,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毕节市还指导成立各类协会和群众自治组织,成立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公益事业、治安防范、劳务用工、产业发展等群众自治组织协会,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发挥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从根本上减少因政府行政管理带来的心理抵触和行为对抗。
         
        “城市的发展绝不能变成管理者一厢情愿的‘被发展’。‘六零六好’理念的核心在于还权于民,党委政府从越权的地方还权,从缺位的地方补位,通过法治形式引领基层民主自治,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办理,让群众成为共谋发展的策划人、参与人、受益人,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宫晓农表示。
         
        改革平安发展三位一体
         
        “现在社区的治安非常好,两抢一盗的事情也很少听身边人说起,就是邻里间偶尔有点小摩擦,社区里也很快给协调处理了。”毕节市七星关区洪山街道沈允说起社区的新变化感触极深。
         
        据了解,作为推进社会治理集成创新的试点,毕节市中心城区七星关区在辖区各个村建立了视频接访室,形成了市、区、镇、村四级联动视频接访机制;通过驻村干部、村干部、村民组长、中心户长定期走访农户,将群众诉求建立台账,实行逐案建档管理,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具体解决群众诉求的办法;对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向群众说明情况,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采取电话联系、张贴公示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将处理情况、办理结果反馈给相关群众。
         
        同时,当地还积极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对自治组织进行专业指导。例如,公安负责协调指导治安巡防、治安信息、消防安全;司法行政则负责指导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志愿者服务;民政协调指导志愿者开展对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爱心帮扶……
         
        据统计,贵州省2014年度群众安全感测评排名中,毕节市群众安全感由2013年度的91.73%提升至96.38%,位居全省第五。毕节市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由2013年度的92.70%提升至97.20%,位居全省第一。
         
        2015年至今,全市命案破案率100%,比去年同期发案下降25.75%,破案率上升10.61%。
         
        “群众对于安全感的认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低的‘硬指标’,另一个是对生活环境需求的‘软指标’,包括对党政服务、周边环境、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切身感受。‘六零六好’的服务宗旨导向,契合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的这种要求和期待,更为毕节试验区下一步的发展、飞跃,奠定了坚实根基。”毕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安玉介绍说。
         
        目前,毕节市的“六零六好”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已被写入《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王家梁 龚鹏 冉学荣)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