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将社区警务作为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在工作平台、社区资源、平安创建等工作中深挖“源头”,采集信息“活水”,确保基层基础信息鲜活。
依靠“爱心之家”强化平台建设
2015年以来,锡山分局紧紧依靠社区“爱心之家”这一社会管理创新平台,为基础信息化建设提供“源头活水”。他们在组织、财力、人力保障上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领导小组,由分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定期召开例会,围绕警力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协调、解决难题,并将“爱心之家”建设纳入政府创新项目。截至目前,锡山分局已在全区5个街道4个乡镇建成36个社区“爱心之家”,每个“爱心之家”均挂钩1名派出所领导,督促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爱心帮扶等基础工作。
根据“爱心之家”创建工作规范要求,年底,锡山分局将对全区“爱心之家”年度绩效进行排名,对工作成效差、排名靠后的及时进行调整;年初,对调整、变动的社区“爱心之家”实地进行走访测评,并将情况公示,以有效推动社区基础信息工作健康发展。
整合“三大队伍”扩大采集范围
为进一步挖掘整合基础信息资源,2015年以来,锡山分局不断充实壮大治安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落脚点登记率、外来人员登记率以及注销率等开展检查,每月发布通报,对连续两个月登记率不足90%的进行问责处理,进一步提高外来人口协管员工作责任心。2015年上半年,外来人员登记率达91.3%。
积极协调发动小区保安、物业、楼道长等治安积极分子作为基础信息员,及时提醒外来人员主动办理居住证,或者通知协管员上门办理,同时对小区业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宣传,告知对租房人员进行信息登记的重要性。
利用“警民恳谈日”、“治安防范宣传日”等机会广泛宣传动员辖区旅馆、网吧、中介机构等行业场所的工作人员参加到群防群治队伍中,统筹落实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录入工作,落实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责任,全面推行相互协作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车管人、以业管人等服务管理新机制。
开展“三进活动”确保信息鲜活
锡山分局全面推行机关服务基层制度,深入推进民警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切实提高基础信息化深度。
锡山分局深化社区警务建设,着力将警务室打造成为百姓心中“家门口的派出所”。社区民警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及时掌握辖区人口信息,落实防控措施,结合全区发案情况,定期发布预警提示,为居民开展针对性防范提供信息支撑。针对个别治安情况复杂地区,进行挂牌整治,由分局治安大队牵头组织集中清查,逐一过堂核实身份信息,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锡山分局组织各派出所对56家中小学校的人防、物防、技防开展全面检查并登记备案,检查发现的问题一律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的坚决予以处罚并报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会同工商、文教、城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黑网吧、无证摊贩等开展集中清查整治,确保学校周围环境整洁有序。
锡山分局组织民警深入企业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检查门卫、仓库、财务室等技防监控设施是否安装到位、是否正常使用,以及各单位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着重加强对各单位保安、门卫背景审查,最大力度减少安全隐患。截至目前,锡山分局已对27家重点单位、25家企业进行全面细致的再检查再审核,从安保力量及“三防”设施的配备和运行、台账登记等情况进行复查,确保信息鲜活,有效提升了单位治安防范管理效能。(赵家新 陈宙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