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5日起,需要查询行贿犯罪档案的个人和单位只要凭借有效身份证明,就可足不出户,在互联网上向江苏检察机关提交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三天内便可下载打印查询结果告知函。网上下载的查询告知函和检察机关现场出具的书面告知函具有同等效力,对查询告知函的真实性有异议的,可以扫描告知函上的二维码进行验证。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网上查询行贿犯罪档案平台”。
据了解,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属于社会诚信体系的组成部分,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在参与招投标等市场经济活动时可能会被有关主管部门或招标方限制准入、取消投标资格等处理。目前查询涉及到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招投标、国有企事业招投标等23个领域,其中工程建设招投标查询量占查询总量的90%以上。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收集了自1997年10月1日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认的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和介绍贿赂罪四种犯罪信息。2006年,该系统首先由华东六省一市于开通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2012年实现全国联网,数据库信息随着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作出实时动态更新。
江苏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人介绍,2004年,江苏省检察机关作为全国试点省份之一,开始在工程建设领域内试点行贿犯罪黑名单制度。2006年江苏省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将其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创新举措之一,开始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2006年以来,江苏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已经和住建、交通、水利等政府主管部门、58个国企、金融单位建立了协调机制,在行政审批、招投标、资金拨付等环节开展查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江苏省大部分县(市、区)都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企业、个人参与本地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2012年,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联网后,查询工作的影响面越来越大。201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行贿犯罪查询量达到223万批,其中江苏省受理的查询量占全国受理总量的11.3%左右。江苏的受理量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居前列。
据江苏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江苏省受理的查询量一直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13年全省受理202640批,其中查询单位244727个,查询个人316536个;2014年就上升到252435批,其中查询单位312168个,查询个人455515个。查询批次数上升了24.6%,其中查询单位的数量上升了27.6%。
“由于行贿犯罪信息库建在检察机关专线网络内,该网络不与互联网连接,因此查询申请人需要到检察机关办公场所上门申请。”江苏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方便申请人,全省129个检察院设立了137个查询窗口,但是这种查询机制依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14年全省检察机关受理了25万多批次的申请,意味着相关单位和个人至少到检察机关上门申请25万多次,申请人和检察机关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方便申请人,江苏检察机关强化服务意识,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意,经过半年多的研发、测试,率先在互联网开通了申请和接收查询结果的平台。”江苏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以2014年江苏省受理的查询量25万多批次为例,如果按照每次查询100元的成本计算,申请人每年要为此付出数千万的经营成本。现在,申请人通过新开通的网上查询行贿犯罪档案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申请并下载打印查询结果告知函,且该告知函和检察机关出具的书面告知函具有同等效力。仅此一项,每年将为江苏企业节约数千万元的经营成本。今后,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将努力推介该平台的使用,逐步减少上门查询量。(丁国锋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