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管理处处散发浓郁司法改革气息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4天收案367件
2014年12月16日上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审建院第一案,履新院长宿迟担任此案审判长。
院庭长开庭、法官助理全程参与、审判组织优化、庭审功能加强……这次备受各界关注的庭审,传递出一系列司法改革在实践中推进的强烈信号。
宿迟说:“作为全员全院落实中央司法改革要求的单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有先行先试,进行有益探索的职责和义务。”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经累计收案367件,各项审判和管理工作正逐渐步入正轨。
法官助理参加庭审储备人才
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探索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中,法官助理无疑是亮点之一。
庭前阅卷、与当事人核实情况、组织证据交换、归纳案件焦点、向合议庭提交庭前审查报告;庭上宣读法庭纪律、核实当事人身份等所有开庭前程序性工作,并参与庭审全过程;庭后参加合议庭对案件的评议,参与起草法律文书。
自从被遴选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以来,审判二庭法官助理马云鹏,便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职业生涯。
宿迟介绍说,在优化审判组织职权配置的过程中,法官助理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专门对法官助理的职责定位进行了明确,一方面将案件的审判流程管理和大部分庭前准备工作交由法官助理负责,由法官助理通过庭前审查明确诉辩意见、进行举证指导和初步的举证质证,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固定无争议事实、归纳争议焦点,最后形成书面的庭前审查报告提交给合议庭。
“法官助理也要参加庭审,我们不但在法庭上专设了法官助理的席位,而且明确赋予他们提请审判长发问的辅助调查权。”宿迟说,这种安排意在将司法辅助工作与法官后备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帮助法官助理精准领会法官意图,全面培养助理的司法能力,为培养法官储备优秀人才。
马云鹏说:“现在的工作与自己之前刚入法院做书记员时完全不同,工作内容还是更偏重于案件实体,要对案件做第一手的了解分析,并参与办案的全过程,能够清晰地把握合议庭的审判思路,对自身提升非常有帮助。”
法官主办根除审判脱节顽疾
对于法官来说,办案方式也与过去有了很多不同。
按照“1名主审法官为核心+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的审判组织模式,有着多年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经验的法官芮松艳,成为一个固定审判团队的“队长”。
“作为法官,我们不再是独立办案,更多地是要与法官助理配合,发挥整个审判团队的最大效能。”芮松艳告诉记者,之前都要由法官做的庭前谈话、证据交换、庭前保全等等,现在都由助理完成,她则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案件审判的实质性问题。
让芮松艳感觉到变化的还有庭前合议制度。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要求,案件在开庭前都必须进行庭前合议,合议中首先由法官助理向合议庭汇报案件的事实情况、证据情况等,并提出自己归纳的争议焦点,交由合议庭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庭审的焦点问题。
“这样一来,合议庭成员每人都对案件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给充分发挥庭审作用,提升审理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芮松艳说。
记者了解到,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探索中早已明确的改革方向,其中特别强调要强化庭审功能,促进庭审作用发挥。
宿迟表示,要力求通过审判解决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以及作出裁决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
与之相配套,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在进一步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负责制的相关制度内容,总体上将在合理界定院、庭长审判管理权、指导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逐步弱化院庭长行政管理职能。对于审判委员会,则明确其职能定位,主要就是负责研究审判程序、审判规范、审判管理和审判中带有共性的各类疑难问题,对全院各项业务调研报告进行评议审定,认定错案,确定具有指导性的案例,统一执法尺度。
“通过这些措施,要根除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与判相脱节的顽疾。”宿迟说。
示范带头院庭长办案常态化
2014年12月18日下午,“打开音乐之门”商标之争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开庭,主持此次审判的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
据了解,从12月16日宿迟亲审首案以来,连续3天,该院3名院长会同各业务庭庭长,公开审理了8起案件。而该院在优化诉讼程序上的尝试,则在这几起案件的审理中清晰可见。
庭审开始,原被告双方陈述诉辩主张,然后审判长便直接提出了案件的争议焦点。经过双方当事人认可,随后的审理紧紧围绕着争议焦点进行。而此前严格分阶段进行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也被合并在了一起,让双方当事人结合证据就争议最大的问题发表诉辩意见。
宋鱼水说:“知识产权案件多数都有律师代理,且很多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是分不开的,因此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查明事实。”
据了解,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优化审理程序中,规定法官可根据案件审理实际需要,在诉讼法的框架内,灵活优化诉讼程序,同时在关键节点简化诉讼程序,对于简单案件能够当庭宣判的,当庭宣判。
记者了解到,目前,院庭长办案常态化也已经纳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探索范围之内,具体如何确定院庭长的办案量,如何保证院庭长审理案件和行政管理相行不悖,都还在细致的谋划之中。
审监庭庭长张晓霞告诉记者,有效利用院庭长专业素养较高的优势,主审疑难复杂、新类型、影响行业发展或者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可以为其他法官作出表率和裁判范例。
宋鱼水表示,院庭长直接参与案件办理,无形中搭建起了院庭长与书记员、助理以及合议庭成员之间的平等交流平台。“作为管理者,能够直接了解大家的期待且感同身受,明确了如何更好地管理法院的方向。”
记者了解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司法改革的探索仍在不断进行中,下一步还将探索建立确保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统一性的常态化案例机制,定期发布标杆性、示范性案例统一执法标准;通过配备技术调查官,选任相关技术领域专家作为人民陪审员等方式,大幅提高技术类案件的审判质效。(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