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365bet外围网站_365bet手机下载_365bet体育在线投政法网!

        政法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一名戒毒管教民警的心声

        时间:  2017/6/20 12:22:30  
        一名戒毒管教民警的心声
         
        一份职业的选择
         
        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15年前从青海医学院(现为青海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的殷海萍应该是一名干练的护士长,或者是某医院独当一面的行政工作人员吧!但冥冥中注定,有一份更重要的责任要落在她的肩上。殷海萍现任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教导员。15年前,当殷海萍报考省女子劳教所(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前身)民警时,也许正是被她勇于担当的性格所指引。所谓命运,就是时时刻刻在印证人的品质和选择。
         
        6月8日一大早,记者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见到殷海萍,记者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说起选择这份工作时,殷海萍笑了,“我当时就是想试一试,没想到一下就考上了。”
         
        “一开始我以为管教民警应该是一份很有威严的工作,说出来的话都应该掷地有声。”殷海萍笑笑,“可到了工作岗位上,印在我脑子里的却是‘像父母、像医生、像老师’这句话,这是国家对于管教民警的要求。后来,省女子劳教所改为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十六字方针,起点和落脚点依旧在对人的关怀上。”采访中,殷海萍反反复复强调对戒毒人员的尊重和关怀。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们这样称呼那些被强制戒毒的人——“学员”。
         
        “学员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我们既是执法者更是她们的师长、朋友甚至姐妹。我们首先要理解她们,赢得她们的信任,这对教育、挽救工作至关重要。”殷海萍的话深深地触动了记者。
         
        像殷海萍这样的管教民警对于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彰显着宽容和接纳的人性光辉,如果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都能这样,还会有这么多吸毒的人吗?
         
        一名民警的担当
         
        “我们有时就像幼儿园的阿姨,天气变化时要让学员们增减衣服,吃药时要递到手里看着她们吃下去,就连学员的眼神我们都要顾及到。”
         
        殷海萍讲起曾经的经历。有一次吃午饭时,一名学员突然不吃饭了,殷海萍发现后马上找她谈心。原来,这名学员因为想念孩子,对强制戒毒产生了抗拒心理。殷海萍说:“学员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有可能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我也是母亲,完全能理解她的感受,所以我首先站在她的角度听她倾诉,跟她一起快乐、一起悲伤,让她体会到我跟她是平等的,这样她才会放下戒心和抵触情绪,才会接受我们的指导和管理。同时,我更是一名管教民警,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时机。我从母亲对于孩子的养育责任入手引导她,鼓励她树立戒毒的信心。”
         
        有一次,一名因吸毒造成精神障碍的学员在戒毒治疗过程中,突然向玻璃大门(现已跟换)冲去。发现这一状况,殷海萍马上跑过去,在学员就要撞到玻璃门的一瞬间将她抱住。这名学员当时意识不清,对殷海萍拳打脚踢,发了疯一样。殷海萍回忆道,“后来发现我的手被她抓伤了,当时根本感觉不到疼,只是想着要保护她。”殷海萍紧紧抱住发狂的学员,不断呼唤她的名字,“小柯(化名)醒醒,我是队长,小柯醒醒……”渐渐地,小柯慢慢醒过来,逐渐恢复了意识。
         
        “这些学员因为以前的特殊经历和毒品造成的伤害,非常敏感,我们时时刻刻要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殷海萍指指办公室地面的一个暖水瓶,“比如这个暖水瓶,如果有学员在就不能放在那儿,因为可能会发生自残或伤人的事件。”
         
        什么工作会比管人的工作更难,更复杂呢?何况是要管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教民警都是女性,同样为人女儿、妻子和母亲,不是出于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什么能让这些孱弱的身躯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呢?
         
        一份母亲的愧疚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线管教民警只有二十几人,而戒毒学员有600多人,管教民警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任务有多艰巨可想而知。所有管教民警每周要值班两天,不值班时她们也都处在24小时待命的状态。
         
        “一回到家,我就感觉特别累,话都不想说。”殷海萍说。
         
        因为殷海萍的特殊工作性质,她的丈夫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女儿的责任。“我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了,可是,我接送她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老公告诉我,女儿的老师们都以为我们是单亲家庭。”
         
        “女儿现在跟我说话,总是脱口而出‘爸’或者‘姥姥’,因为她习惯了。有时想想真挺心酸的。”殷海萍说。
         
        “6月1日那天,孩子14岁以下的民警有半天假,我本来打算带女儿去公园玩,可没想到有两名学员突发疾病,我急急忙忙地赶回单位,临走前女儿在家等我。一直到天黑我也没忙完。后来,女儿给我打电话说了一句:‘骗子!’就把电话挂了。”殷海萍难过地说着。
         
        “我知道亏欠女儿很多,但是没有办法,我肩上的责任重大,她的妈妈是管教民警,也许等她长大了,就能理解了。”殷海萍说。
         
        从殷海萍的身上,记者感受到那些奋战在戒毒、打击毒品犯罪一线上的民警们的付出,他们将青春甚至生命奉献给禁毒事业,留给自己的只有太多的遗憾。也正因为拥有这些具有忘我精神的禁毒民警,我们才会对禁毒事业充满信心。(蓝海梅)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eace.gov.cn/zixun/2017-06/17/content_11415984.htm)
        来源:青海长安网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