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365bet外围网站_365bet手机下载_365bet体育在线投政法网!

        政法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时间:  2017/2/9 10:06:08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2016年12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主题是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与德治的阐述对于法院审判实践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依法治国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建设法治中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个人的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文明教养以及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道德通过对人们行为的善恶评价来反映现实世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面对一些失德行为突出的问题,加强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道德风貌,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依法治国建设。正确的道德观能够通过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使人们潜移默化,并在不知不觉中改过向善,使人们不再萌发违法犯罪的动机。然而道德作为一个自我调节的标准,仅限于自律,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法治和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法治与德治都有其独特地位和功能,但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要树立信仰,就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德治的实现需要法治的规范、制约,需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及社会道德,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用道德的引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调节社会关系,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存在的问题,并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从而做到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张圆 格丽)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