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 捕(小小说)
杭州铁路公安处 韦士钊
周六一大早,所长老刘一个电话把强子叫醒:“今天上午有个抓捕任务,你的休息暂时取消,十点到办公室集合。”本来因懒觉泡汤而有些萎靡不振的强子立马来了精神,一个鲤鱼打挺蹦了起来。
强子是警校生,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了铁路公安处,本以为能“惩恶锄奸”大干一场,谁知被分派到一个小县城里的火车站派出所。全所一个将军三个兵,四个人挤在一间大办公室里,用所长老刘的话讲这叫集约型警务。工作一个多月来,强子不是站岗执勤,就是沿着铁路线巡逻、宣传,遇到最大的“案子”也不过是调解旅客纠纷。强子面上不说,心里别提多憋屈。老刘是个过来人,看破不道破,打算趁今天这个机会给强子上上课。
“这可是自己第一次参与抓捕,一定要干得漂漂亮亮。”强子换好衣服,看离指定集合时间还早,索性提前到办公室早做准备。进了门,发现老刘正拿着嫌疑人的资料和一幅地图出神,不时勾勾画画。强子忍不住上前打岔:“刘所,待会谁主抓?要不让我来,我可是学校的擒拿冠军。”“你别急,我先研究研究。”老刘不紧不慢地应着。“这有啥好研究的,要不咱们去站里踩踩点,安排安排战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喏,你也看看。”强子心里哀嚎一声,接过资料。嫌疑人姓张,河南周口人,案情写着持械故意伤人。一看是暴力犯罪,强子立马起了惩恶锄奸的雄心,给嫌疑人起了个“张一刀”的匪号,恨不得现在就把他捉拿归案。
左等右等,终于挨到十点。老刘把大伙叫到一起布置任务:“小李守进站口,小陈守职工通道,强子守检票口,我在候车室里。等嫌疑人进了候车室,你们把几个口子看牢,等我指令,咱们来个瓮中捉鳖。”几人答应一声,纷纷按照老刘安排就位。只见老刘一身农民工打扮,不知从哪儿搞来一个塞得满满的编织袋,在候车室角落坐定,还真像那么回事。
万事俱备,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一刀”就是不见踪影。强子急得抓耳挠腮,扭头看见老刘气定神闲的模样,只能耐下性子等。半个多小时后,一个身穿灰色夹克、背着破旧双肩包、民工模样的中年人进了候车室。强子定睛一看,这可不就是照片上的“张一刀”嘛,心里瞬间紧张起来,只等老刘一声号令便要上前将他拿下。
谁知老刘没下令,反而不动声色坐到了嫌疑人附近,假装老乡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聊了起来。起初“张一刀”很警惕,对老刘爱答不理。可老刘一身民工打扮,操着河南口音,对周口地名又如数家珍,“张一刀”信以为真,慢慢放松了警惕,和老刘熟络了起来。老刘和他聊自己的工作,感慨在外漂泊不容易;聊“老家”变化大,感慨日子越过越好;聊邻里的家长里短,感慨年纪大了老是想家。强子在远处竖着耳朵听了半天,直纳闷儿所长怎么跟犯罪嫌疑人攀起了老乡,难不成这老刘离家日久,思乡成疾,魔怔了?
强子正嘀咕着,老刘那儿话锋一转,说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这次回乡就不打算出来了。听到这里,本来还有说有笑的“张一刀”沉默了。
许久后,老刘再次开口,却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我知道,你前几年一时冲动犯了错,这些年一直四处躲着没敢回家,连电话都不敢往回打。父母身体还好吗,妻子一个人当家累不累,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你就不想回去看看?”“张一刀”闻言身子一震,抬头正迎上老刘温和而又锐利的目光:“你的案子我看了,本来也就是个小纠纷,一时冲动才闹大了。受害人虽然是重伤,但好在没落下后遗症。而且你家里人积极凑钱赔偿,已经取得了他们的谅解。你现在进去最多蹲个三五年,出来照样好好过日子,总好过这样提心吊胆。早上我给你家里打过电话,你妻子说家里都好,就是少了顶梁柱,不踏实,他们都等你回去呐。”话落,老刘站起身走到一边。
“张一刀”再次陷入沉默,可强子分明看到他浑身紧绷,眼里强忍着泪光。许久后,“张一刀”的身子忽然放松下来,跪到地上,向着老家的方向磕了三个头。老刘把他扶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就给他戴上了手铐。
强子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做笔录材料、办理拘留、移交嫌疑人,一切都很顺利。
下午,老刘把强子叫到跟前:“你是不是纳闷儿嫌疑人为什么心甘情愿被抓?”强子下意识点点头。“强子,你说警察的职责是什么?”“当然是打击犯罪啦。”“对,但也不全对。警察不但要打击犯罪,更要预防犯罪。要想遏制犯罪,维持社会稳定,单纯依靠暴力打击是不够的。犯罪分子并不全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有很多案件的起因都是些小事,只因为一时冲动才导致了最终的恶果。凡事有因才有果,是人就有感情,咱们提前了解好他的弱点,对症下药,不怕他不屈服,这叫攻心为上。不但省力,关键是嫌疑人会真心悔改,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你再说回咱们所里的工作,别看大部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这却能防止小事变大事,小案演变成大案。公安工作无大小啊!”
强子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老刘是为了给自己上课呢,不过,这话在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