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法院审判工作
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茹作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新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完善人民法院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布局,为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坚持以“创新”理念为发展核心。要把创新摆在人民法院谋求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上,突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逐步构建人民法院的创新体制。
理念创新,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大监督,坚持群众路线,自觉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制度创新,要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破除阻碍司法体制改革的旧规、旧制,稳妥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司法责任制改革。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文化建设带队伍、促审判,形成以精神文化作引领、以制度文化立规矩、以廉政文化树形象、以学识文化强素质、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五种文化”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科技创新,要坚持信息科技服务审判、服务人民群众诉讼,逐步实现司法公开网络化、庭审信息数字化、审判管理自动化、信息惠民便捷化。
二是坚持以“协调”理念为发展关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司法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强化人民法院上下协调、内外协调和自身协调,增强发展协调性。
上下协调,要加强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审判管理、廉政文化、司法改革等多领域的指导,尤其要重点加强法院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上下齐动,整体推进。内外协调,要加强人民法院接受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上级法院指导、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人民群众民意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改进审判执行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自身协调,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改善干群关系。领导干部要带头说实话、办实事,在政治上提升干警,在精神上激励干警,在生活上关心干警,自觉接受干警监督。要加强审务部门与非审务部门在工作中的配合、支持,科学配置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明确权责,强化分类考核,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人民法院工作整体发展。
三是坚持以“绿色”理念为发展基础。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充分履行审判职责,依法惩处滥搭滥建、滥采滥挖矿产、污染环境等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加强环境司法与环境执法衔接,促进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行绿色审务。绿色审务本质上是公开审务、阳光审务,人民法院应当从严从实提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能力,公开、规范、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同时要建设绿色队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确引导干警坚守法治信仰,把持职业底线,忠于职守,奉法为先,构建以“厚德崇法清廉为民”八字院训为价值取向、以各项规章制度为支撑、以廉政文化为载体、以全面监督为保障、以适应司法改革为导向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模式。
四是坚持以“开放”理念为发展保障。着力在法院工作中实现理念开放、司法开放、宣传开放。
理念开放,要具有学习的胸怀,善于借鉴成功的司法实践经验,吸收有益的司法管理制度。司法开放,要立足司法公开平台,依托人民法院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渠道、内容、范围,最大视角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以公开促公正。宣传开放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运用各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多角度、多方位宣传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宣传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宣传先进典型,传递正能量。
五是坚持以“共享”理念为发展归宿。要在不断推进审判事业发展进步中共享经验、共享资讯、共享成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目前,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已经成功开展,第一批试点单位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为我们之后的各项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审判执行、审判管理、安全防范等信息的共享,互联互通。同时,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改革成果、发展成果要惠及民生、惠及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