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365bet外围网站_365bet手机下载_365bet体育在线投政法网!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破解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  2016/1/22 10:21:50  
        关于破解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思考与建议
         
        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 应金鑫 楼伊丽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日益更新活跃,利益诉求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多发化。加之,诉讼门槛降低、民事案件级别管辖的调整,使大量的纠纷下放到基层法院就地化解,导致基层一线法官办案量极大。以浙江义乌法院为例,2013年受理各类案件27819件,同比增长16.9%,2014年新收29050件,同比又增长4.4%。2015年,受立案登记制改革、新行政诉讼法实施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全年受理各类案件35799件,同比上升23.2%。在案件快速增长的同时,法院审判人员却增长缓慢,近五年来,义乌法院在编干警仅从184人增加到了197人,与案件增长速度相去甚远。如何应对案多人少这个难题,成为包括义乌法院在内的诸多基层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在当前指望通过无限制地增加法院干警来解决,既不现实也无可能,那么关键就是要分配好有限的人力资源。一是对人员进行优化调整。新招入的干警(除档案、信息化等特岗外)优先安排到审判执行工作一线进行锻炼;将能胜任审判执行一线工作的干警调整至审执一线,加强审判执行一线力量。同时,要根据各审判业务部门工作量的增减调整业务部门之间人员配备比例,解决忙闲不均问题,以均衡促效率。二是推行司法责任制。顺应“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改革要求,明确审判人员的司法责任,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如尽可能地精简、压缩各种非业务性会议等,将审判人员从司法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专心于审判执行工作。同时,实行院庭长办案制度,弱化院庭长的行政管理职责,改革裁判文书签发权限,明确院庭长办案的数量或比例,不仅发挥院庭长带头示范办案的效应,同时以直接行权的方式发挥院庭长资深法官的司法智慧。实行综合部门人员办案制度,有审判职务的综合部门工作人员协助参与办案。三是运行“审判小组”模式。按照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1的比例组成审判小组,通过细化岗位职责,进行人员分类管理。对当事人相同、情况相似的案件实行集中开庭制度,对合议案件原则上由人民陪审员参与并负责调解工作,以此促进办案效率的提高。如义乌法院在该院简易审判第一庭试行“审判小组”模式,2015年该庭人均办案数达495.2件,同比增加184.8件,是全院人均结案数的1.5倍,充分发挥了“审判小组”模式的团队办案优势。
         
        二、搭建解纷平台实现案件分流
         
        刑事审判应建立普通程序简便审、简易程序快速审和复杂疑难案件庭前会议制度相互补充的高效审理机制。民事审判以适用简易程序为一般原则,设立简易审判专门机构,根据难易程度将案件分流至不同的审判庭,通过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提高审判效率。
         
        除实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还要拓展诉调对接平台,发挥民间调解机构的社会纠纷自净机制。如义乌法院充分利用社会调解资源,将化解矛盾的社会力量与审判力量有机结合,近年来先后构建了立案庭诉调平台、基层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会诉调衔接平台和知识产权诉调衔接机制“五大诉调平台”。在此基础上,针对知识产权纠纷井喷式增长的局面,2015年,该院还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司法局、律师协会、小商品城集团等部门成立省内县区级首家知识产权纠纷专业调解第三方独立平台--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义乌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针对义乌对外商贸交往密切、涉外纠纷多发的情况,探索建立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调衔接机制,利用外商参与调解,促进争议快速解决。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1.改革送达制度。在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民商事案件占大多数,而在民商事审判中,由于当事人跨地区经常性流动、邮寄投递不规范、当事人故意逃避等原因,导致送达难问题凸显,法院工作人员往往通过多次走访、调查、问询后最终还是需要转公告送达,导致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增加。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改革完善送达制度:一是开展社会化送达机制。鉴于当前邮政专递送达诉讼文书存在退回率高、投递单填写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引入民营快递公司参与竞争,提升送达效果。此外,针对公告送达“送而不达”的问题,可以委托邮递员张贴送达公告。具体为:对于公告件,邮递员先行直接送达,无法送达的情况下在当事人所在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的公告栏上张贴并拍照,将照片和记载张贴时间及人员的回执寄回法院,确保每个环节可追溯。二是开展录音电话送达方式。将录音电话送达作为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的辅助方式。电话送达过程中,详细告知被告起诉状副本主要内容、开庭时间、地点、相关权利义务以及逾期未到庭的法律后果,如被告要求事后短信送达,则在电话送达结束之后通过12368短信平台告知。电话录音送达成功后,将相应的通话情况,以备忘录形式进行记载,同时刻录光盘装卷备查。此外,还应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探索推广电子送达,如与各个网商平台合作,利用网商平台上留存的用户地址进行送达,切实提高送达效率。
         
        2.运用简式裁判文书。可以在收案量大、简易程序适用较多、案情简单、事实争议不大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纠纷等商事案件中适用简式裁判文书。简式裁判文书只需包含诉讼当事人基本情况、原告诉请、案件基本事实、依据法律条文和法院裁判主文,并不详细记载当事人诉辩主张和裁判理由,以此缩减审判人员撰写裁判文书所需的时间,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深化专业化审判。专业化审判,就是针对当前人民法院案件数量多、类型杂、主要类型集中的特点,遵循审判工作规律,通过设立专业审判组织或者培育专业法官专门审理某类案件,以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审判质效的一项举措。在专业化审判模式下,可以对原有审判庭进行管辖调整,以案由分类为基础,厘清各庭职能,在相应审判庭内,集中审理类型化案件,变“全科法官”为“专业法官”。如义乌法院根据近年来受案特点,积极向党政汇报、争取,先后设立金融审判庭、国际商贸城法庭、刑一庭、刑二庭、电子商务审判庭等专业化审判庭,并在相应审判庭内,对特殊类型案件,如涉军维权、环境资源、交通事故等设置专业化合议庭。该院交通事故审判庭,通过加强同交警事故处理中队、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前置、司法确认跟进和判决保障的一体化处理机制,案件调撤率达75%;该院加强同劳动仲裁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劳动争议案件统一案件裁判标准,化解了超过金华全市50%以上的劳动争议案件。
         
        四、实行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审判管理。当前,不少基层法院都已建立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可以由审判管理部门主导细化明确流程节点时限,建立以系统控制为主线,以节点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并以《质效数据通报》《长期未结案通报》《流程节点通报》等形式,落实岗位责任。二是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弘扬干警拼搏奉献精神。通过开展“争先创优”评比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激发全院干警团结向上、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从而让广大干警正确面对和克服案多人少难题。三是科学业绩评估。建立以评估体系为导向,以“同岗同比”为基本原则,以政治思想、办案数量、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审判效果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法官审判业绩考核体系,以及区分不同岗位的考核制度,有效激励审判人员的办案积极性。在考评依据上,以标准案件数据进行折算,并结合纪律、调研等加分项,区分审判与行政分类,对每个部门至每名法官实行数字化绩效考评。考评方式上,公布各项数据,由干警进行监督并可提出异议,实现由单项垂直转为双向互动。考评手段上,依靠信息化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操作造成的失误。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