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一腔大爱留人间
追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老兵”钱鹤飞
编者按
当兵时为了战友安危不惧生死,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又像铆钉一样,扎根基层30年如一日,调解了2800多起纠纷……“老兵”钱鹤飞身上闪耀着军人光芒,坚毅果敢,爱民如子,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牢牢守护着农村社会的和谐安宁,是新时代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楷模,他的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老钱是军人的骄傲,为民服务的楷模!”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提起已经去世4个多月的江苏最美复转军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钱鹤飞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只泡着茶叶的玻璃水杯,一个写着钱鹤飞名字的办公桌签,一台使用多年的电脑,背后墙上悬挂着一幅钱鹤飞亲手绘制的海前村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示意图,正对面满墙挂着四面八方老百姓送来的锦旗……钱鹤飞的办公室依然保持着他生前的样子。
“他的音容笑貌好似就在眼前!”村书记周家新感叹地说,即便钱鹤飞去世已久,还是有慕名而来的群众找到他生前工作的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海前村村委会“钱鹤飞调解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奔走在田间地头、渔船码头,30年调解了2800多起纠纷,我们村连续19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群体上访事件。”
钱鹤飞是罹患食道癌、和病魔抗争了一年多,于2018年9月21日去世的。《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便在他生病住院期间,依然没有放弃手头的工作,耐心解答群众打来的每一个咨询电话;从医院回家休养期间,他虽然进食困难、已经不能大声说话,但面对找上门的群众,他依然认真宣传法律,耐心解答群众疑惑,让每一起纠纷双方都握手言和。
为了爱情留在驻地农村
1982年,钱鹤飞在南通市通州兴仁中学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驻赣榆边防武警部队服役了整整6个年头。在一次突发事件中,他为了战友安危奋不顾身,不惧生死,荣立二等功。
“他自小失去父亲,母亲改嫁,从小生活困苦,所以对家庭、家人特别珍惜,特别渴望家庭温暖。”说起刚认识钱鹤飞时的点点滴滴,他的妻子闫丽不停地抽泣。
1988年春节,钱鹤飞和闫丽在南通启东结婚,不久收到了安排钱鹤飞在通州区政法单位工作的调令。谁知闫丽到了南方后却长期水土不服。钱鹤飞心疼爱人的身体,自己又对曾经工作、战斗和生活过的革命老区赣榆有着一份异乎寻常的感情,钱鹤飞不顾哥哥的劝说,陪同爱人返回苏北赣榆,在海头镇海前村安家落户。
当年,海前村党支部得知钱鹤飞曾在边防派出所做过社区调解片警,经过慎重研究,决定让他在村里负责治安管理及人民调解等工作。从此30年如一日,他再也没有离开海前村。
“我们结婚时无房居住,在我父亲的帮助下租住在邻居的三间小瓦房里,一住就是4年,后来又搬到老村委会办公房四楼租住,带着三个孩子一住就是16年,直到2007年才自己建了瓦房。”闫丽回忆说,虽然收入微薄,但他们的小家庭却很幸福。
“我有时候会问他,和我回到苏北农村后不后悔,怨不怨我?他总是回答,怎么会,你对我这么好。”闫丽说,在丈夫的感染下,遇到家庭婚姻纠纷,她经常跟着钱鹤飞参与调解。
老百姓急什么他就急什么
如今暂时接替他临时负责“钱鹤飞调解服务中心”工作的闫洪学,是一名1979年入伍的“老兵”。在钱鹤飞耳濡目染下,闫洪学自学法律参与调解,很快爱上了这个能为邻里乡亲排忧解难的工作。
“老百姓急什么,他就急什么。”闫洪学说起20多年前的那起两岁男孩被偷抱的事,至今记忆犹新,“这个孩子现在也当兵了,但20多年前被偷抱走的事,却惊动了乡野四邻。”
当时,粗心的母亲因为围着人群看热闹,却没想到小孩失踪了。万分焦急的母亲第一时间找到村治保主任钱鹤飞,但报警后却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孩子的大伯是我朋友,我就找小钱商量。”闫洪学回忆,在钱鹤飞四处寻找线索过程中,偶然听到街上买菜的老人讲,邻村一个看池塘的老人,晚上听到有孩子叫,但因天黑只看到一个妇女骑着三轮车往南去了。
根据这个线索,钱鹤飞敏锐地联系派出所排查了曾经有拐卖儿童劣迹的村民。很快,一名妇女进入警方视线。经过三四天走访调查,嫌疑人在外出回家后的当天就被警方抓获。经过审讯,这名妇女交代了偷孩子事实,但却不肯说出孩子具体在哪里。
“她只说放在舅舅家,当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天又特别冷,农村还没有灯,但小钱还是坚持去寻找孩子。”闫洪学回忆,孩子最终在放粮食的西屋被找到了,蜷缩在一个破大衣里睡着了。孩子父母抱起孩子问钱鹤飞“去哪里?”,“先去大伯家吧!”钱鹤飞不假思索地回答。
“小钱在做群众工作方面特别有办法!他之所以提出先去孩子大伯家,就是因为孩子父亲哥俩一直关系不好,这回孩子丢了,孩子大伯为找回孩子很出力。”闫洪学说,到了孩子大伯家,孩子父母要给钱鹤飞跪下表示感激,钱鹤飞却说“跪你哥!”,兄弟俩关系很快复合。
退伍不褪色的典型代表
“钱鹤飞的先进事迹,最早是在2009年赣榆县司法局挖掘先进模范人物、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过程中,经过村里推荐被发现的,当时他就是民兵营长、治保主任、调委会主任,还兼任渔业支部书记。”同样是部队转业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多年的赣榆区司法局主任科员、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卢干景说。
“他是‘退伍不褪色’的最典型基层代表!当兵时他经历过生死考验,在担任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时就关心渔民安危,转业后长期在村里工作,还是保持了军人的品格,继承和发扬了军人优良传统,即便是经济条件比较差,依然初心不改,爱民如子,受过他帮助的人无数。”卢干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说。
钱鹤飞成功调解的几起海难事件,让大家内心都十分钦佩。
海前村及周边村历史上就是渔村,渔船出海风险很高,大大小小的海难纠纷、出海打工人员工资、医疗纠纷几乎每年都有。
前年春节前,接到村民电话,有个20多岁小伙子随船出海后不幸落海,钱鹤飞带着闫洪学连夜赶到射阳黄沙港。失踪的小伙家属要上船烧纸,船主则比较忌讳,为了防止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钱鹤飞几乎是走一步跟一步。
回到海前村后,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十几轮调解,双方在理赔问题都解决后才达成调解协议。但按照风俗,找不到尸体的要在船进港时用船上舀子在码头水里舀一下,舀到什么家里就安葬什么,这又和码头的人发生了冲突。钱鹤飞又是来回跑了好几趟,才最终妥善处理了安葬问题。
钱鹤飞办理的最大一起海难纠纷,发生在2000年。当时船老大的木船晚上撒网作业时,被一条大船拦腰撞断,死了7个人。为了尽可能帮助死者家属,钱鹤飞找了一个箱子,带着村里两名干部挨家挨户募捐,后将两万多元捐款和村里安抚款、船主赔偿款一起发到各家,最终平息了纠纷。
“他干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心为老百姓。”周家新说,村民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在他眼里都是大事。
海前村有户人家三兄弟在父亲死后闹家产纠纷,老三当过兵,将心中不满撒在老母亲身上不停咒骂,邻居们虽然看不下去,但也是敢怒不敢言。
钱鹤飞知道后,上去就连说带骂地教训。“你还当过兵,太不像话了!”老三心虚不敢回嘴,不得不服软说:“表姐夫(俗称),我听你的!”
后来,老三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家庭也和睦了,老母亲还帮着带孩子。“老钱比较公正,都是部队回来的,小年轻们对他既怕又敬。”闫洪学说。
病重期间在躺椅上调解
2017年9月17日,钱鹤飞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食道癌。从医院返回村里的第一天,钱鹤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矛盾纠纷“一事一分析、一日一研判”联席会,还走村入户拉网式排查矛盾纠纷,把自己患病的事抛在脑后。
当他因吞咽困难无法进食,在妻子的跪求下答应前往省城南京治疗时,依然嘱咐家人:“不要惊动组织和乡亲!”。
因为癌变部位特殊,无法手术,钱鹤飞在经历了化疗、放疗后回家静养。“他依然天气好就骑着自行车来办公室,不能说话就把工作上的想法建议写在纸上交给同事。”周家新说,钱鹤飞最后调解的一起纠纷是2018年4月23日。
“一个老太太被附近村民骑三轮车撞倒,知道他的名声,就辗转找到他家里希望调解处理。”闫丽回忆说,他是斜躺在躺椅上做调解工作的,就简单说了“一方多出点钱,一方多受点罪”,双方一个多小时就签订调解协议。其间,钱鹤飞还认真地用笔将事件经过和调解过程写入笔录,装入卷宗。
钱鹤飞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他像一颗铆钉一样,扎根基层30年,一辈子无怨无悔。经他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达2800多起,调处化解重大突发性矛盾纠纷300多起,为受害人争取赔偿金700多万元。全村近20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无一例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简单数字背后,是他不忘初心,坚守法治信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艰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