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做起与群众打成一片”
记全国“情满万家派出所好民警”多杰太
曾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过“全省十佳社区民警”、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前不久,在全国“情满万家 派出所好民警”评选中,他又成为青海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警。
他就是青海省海东市公安局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乡派出所街道村警务室民警多杰太。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随同海东市公安局组织的采访团,走省道盘山路,驱车4小时,到街道村采访多杰太。
街道村地处海拔3000多米的深山中,距离化隆县城有90多公里,主要有汉藏两个民族,全村110户人家650口人,还有一座着名藏传佛教寺院——支扎上寺。
2008年3月,多杰太因工作需要,调至街道村警务室,这一干就是9年。如今,已50多岁的他,拖着病体仍奔波在这大山深处。
“全县有18个村社区警务室和6个寺院警务室,街道村的情况比较特殊,把村社区和寺院警务室合二为一,工作量要比其他地方大得多,加上这里高海拔的气候环境,在人员少、装备不齐的简陋条件下,多杰太一个人能在这里兢兢业业坚守9年时间,真的很不容易。”化隆县公安局副局长王延华颇为感慨地说。
跟随多杰太,记者来到一处简陋的平房。多杰太说这是原来乡政府的办公地点,现在是他的办公室。进入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归置整齐的文件柜,里面分门别类摆满了各种档案卷宗,这是他平时去村民家、寺院里走访后整理的信息。
支扎上寺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修行佛学的寺院。因为消防、治安管理等工作需要,这里成为多杰太常常要“光顾”的地方。
“支扎上寺的僧人大多是从外地来这里学习的,除本村以外,其他僧人大多来自青海其他州县及甘肃、四川、内蒙古、辽宁4省区,约有300多人,他们一般要在这里生活好几年,生活上难免会有各种困难,所以经常来这里的一个原因就是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有什么困难也好及时帮助解决。”多杰太说。
寺管会副主任年智指着出出进进的僧人对记者说,以前我们这里有些经济困难的僧人想办低保、申请危房改造项目,都实现不了,主要原因就是户籍不在这里。大家觉得户籍就是警察管的,没给办好就是警察的错,所以常常埋怨甚至造成误会。
多杰太得知这种情况后,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耐心讲解政策,来来回回跑了很多次,不但帮僧人办理了居住证,还联系民政等部门给该享受低保的人办了低保,争取危房改造项目,改善了僧人的居住条件。年智说:“现在大家都很感激他,也越来越喜欢他。”
忙完支扎上寺的事,多杰太又来到村委会主任靳培忠家,了解村子最近的治安情况。他一边听靳培忠说,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有着急解决的事他就在旁边打上记号。
靳培忠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风气、治安等都比较混乱,平日里街上总是有扎堆打牌喝酒的闲人,村集会上总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多杰太一来,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家庭基本情况,普及法律常识,对扰乱村子治安的人他从不留情,依法严惩。经过这几年的教育治理,现在村里的治安、村容风气变好了,更没有违法犯罪的事了。
“多杰太平时经常会接到群众打来的电话,有报案的、咨询问题的、调解纠纷的,也有像老朋友一样打电话来聊天的。不管多忙,他都会耐心答复,及时回应,在当地群众心中,多杰太就如同亲人一般,谁遇上事都喜欢找他。”雄先乡派出所所长才智说。
“从小事做起,从平凡入手,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才是社区警务工作的力量和根本所在。”多杰太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大大小小数十项荣誉,他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守住了这一方的安宁和团结。”(韩萍 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