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守,从未离开
——记“情满万家·2017全国公安派出所好民警”格桑欧珠
16年春秋,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16年冬夏,当初的斑驳墙壁已经换了新貌,可16年光阴匆匆而过,他却依然在这里。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崔久乡是纯牧民乡,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界上,只有246户人家。格桑欧珠就生活在这里,每天与漫山遍野的牛羊为伴,远离一切热闹与新鲜。
“在这里生活,感觉无聊吗?”记者问。
“不无聊,现在比以前好很多了。”他的回答肯定而认真,眼神里没有一丝犹豫。
每年6月到11月,民警们要在拉姆拉措湖边搭帐篷住下,保护观湖游客。有一次,格桑欧珠就独自一人在幽静的山谷湖边住了27天,“茫茫山野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守湖的寂寞和害怕,每天都让人感到煎熬。”
但日子再苦再难,格桑欧珠始终尽职尽责地守在这里,从未离开。
2017年3月29日,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安部新闻中心、人民公安报社联合主办,中国警察网承办的“情满万家·派出所好民警”推选宣传活动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格桑欧珠从103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全国“情满万家·派出所好民警”荣誉称号,也成为此次西藏自治区唯一获此荣誉的基层民警。这位默默无闻了16年的质朴民警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一干就是16年,各种辛苦都一一尝遍
格桑欧珠,是加查县人,2000年参加公安工作,便在气候恶劣,条件艰苦,海拔4500多米的牧区乡一干就是16个春秋。整整16年,加查县崔久乡派出所从无到有,年轻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格桑欧珠从未离开。
2000年初来乍到,还没有派出所。身为公安特派员的格桑欧珠,只能借住在老乡家,房间墙壁开裂,难避风雨。
2004年前,乡里连一条土路都没有。每半个月去县城采购生活用品,格桑欧珠都是骑马来回,路上要花掉4天;遇到雨天马不能行,格桑欧珠就要徒步走完这100多公里路。
2006年派出所成立,民警终于搬进了楼房。但由于不通水、不通电,格桑欧珠只能在河里打水吃,点煤油灯照明。冬天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寒风刺骨。哪怕是在盛夏,海拔4600米的生活区依然是一片“冻土”,每个房间都堆着厚厚的棉被,民警一年四季毛衣毛裤不离身。
每天登顶执勤守卫“神湖”
西藏有三大圣湖,但是“神湖”却只有一个,就是“天女之魂湖”拉姆拉措。湖面积不大,但在藏传佛教转世制度中有着特殊地位,许多善男信女前来这里朝圣观景。
格桑欧珠和战友们常年负责维护神湖景区的治安。每天一早,他们2人一组爬上湖顶山峰,另外2人则从山顶滑下谷底,来到湖边维持治安。
记者尝试用正常速度攀登湖顶山峰。爬了一会儿就头疼欲裂、大口喘气,感觉心跳快要从胸腔“蹦”出来。垂直距离300米的高度,历经1个小时才勉强登顶。山上雨雪交加,记者一行人爬到寸草不生、四面白雪覆盖的山顶时,早已累的筋疲力尽。
而16年来,这座山峰格桑欧珠和战友们不知道爬过多少次。
广西老人李汉香说,格桑欧珠是他的救命恩人。2012年8月,李汉香老人在神湖旅游时失踪。接到报案后,格桑欧珠带人搜山,直到当日23时许才在山脚下找到奄奄一息的老人。凌晨时分,格桑欧珠背起李汉香老人,花了整整5个小时,从山脚爬上山顶,再下山到停车场,开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
2013年8月9日,湖北省地质勘察队在此地勘察时,突遇山体滑坡,一名队员下肢被滚石死死压住。格桑欧珠和民警们背着担架、棉被等救援物品,冒着随时被滚石砸伤的生命危险,火速赶往事发地点,将伤者解救出来。自那以后,一面“天降神警,援手救命”的锦旗一直挂在所里。
心系群众,用真情换真心
“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放低,群众才会把你看高,只有真正沉下去,群众对公安的信任才会上升”。为此,格桑欧珠这十六年来把满腔热血都放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界上及辖区的246户人家,不怕烦,不畏惧,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让辖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冬虫夏草作为辖区群众收入的经济支柱,每年四五月份,其他乡镇的7000余位农牧民群众在崔久乡开始采挖虫草。由于虫草价格的不断攀升,辖区群众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抢夺草场、无证采挖引发矛盾纠纷和案件。
为维护辖区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虫草采挖前期,格桑欧珠带领民警每村每户进行法制宣传,由于牧民群众居住分散,道路崎岖,每次法制宣传只能徒步前往,一座座大山、一条条河流见证着他16年来的苦心,群众的不理解和不理睬,格桑欧珠并没有灰心,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白天找不到人晚上去,晚上找不到第二天再去。16年来,格桑欧珠用自己的真情换来的是群众的信任,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16年来,他自己都不知道调处了多少起矛盾纠纷,不知道为群众干了多少实事。
年轻力壮的青年都上山采挖虫草,家中留下病残老人无人照顾,格桑欧珠一一登记,每天都要到老人家中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卓玛老人家中糌粑吃没了”“措姆老人的孙子感冒了”“桑珠次仁老人的高血压又升高了”,格桑欧珠没有怠慢,全力以赴地为老人及时送去关爱和温暖。辖区的五保户老人巴珠说:“格桑欧珠就是我们家中的儿子,没有他我也活不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