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治理创新一池春水
党建引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全面融合
开栏语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崭新的时代命题。自2019年12月3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中央政法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试点为抓手,坚持改革创新思路,指导推进各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经过一年多的推进,各地不辱使命、奋勇争先,以全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开展试点,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即日起,法治日报开设“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之路”专栏,充分展现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的新成效、新亮点。敬请关注。
□ 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 见习记者 刘洁
今年年初,面对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紧急发布“红色动员令”,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下沉参与疫情防控。
号令一出,佳木斯全市12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6万余名在职党员闻讯而动,火速赶往社区村屯报到,包保覆盖全市所有社区村屯,形成精准布控到小区、到楼栋、到家庭的严密防护网络。
佳木斯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开展,得益于党建引领下的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升级。
党旗红,治理兴。
近年来,各地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了市域社会治理一池春水,推动了服务能力水平提档升级,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再上新台阶。
红色引擎强引领
“党组织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2020年6月,江西省乐平市洎阳街道快递小哥党支部正式成立,快递小哥如此感叹道。
洎阳街道快递小哥党支部积极发挥教育管理作用,采取多种激励机制管理快递小哥,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支部活动,以党建引领提升服务效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各地坚持党建引领,发动红色引擎,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明确正确政治方向,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湖北省十堰市将党建引领贯穿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培育小区党支部“红色细胞”,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机制,构建党建统领、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
山东省威海市实施“海上党旗红”工程,大力创新海上党建引领矛盾纠纷治理工作模式——在远洋船队建立海上党支部13个,将390名党员合理编组;在近海46个渔业合作社全部建立党支部,引导163名党员船东加入合作社,建立由党支部组织实施、党员为联络员兼调解员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处联席会,纠纷化解能力显着提升。
经过近两年努力,佳木斯市社区(村)网格党组织如今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全市共建立社区(农村)网格党支部674个、党小组4001个,推动实现“上面千条线”和“基层一张网”无缝对接,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
上海、河北、新疆等地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过程中,以党建引领凝聚向心力,确保人心齐、方向正、发展好。
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基层治理薄弱环节全覆盖,有效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江西省赣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邓增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赣州市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工作凝聚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确保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
协同共治增合力
“很多事情光靠镇一级管不了,也管不好,党建联盟整合了辖区127家州直单位资源,形成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西海的强大合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委常委、西海镇党委书记靳有元说。
海北州注重党组织领导全过程、党组织全融合、党建资源全整合。作为海北州府所在地,西海镇着力推进“大党建、大联盟、大治理、支部在行动”区域化党建联盟工作,12支州直机关党建联盟服务队每月轮流到西海镇报到,与西海镇党委、各社区、站所党支部进行对接,建立重点任务清单、问题销号清单,全力参与西海镇社会治理工作。
党建是一根针,穿起社会治理万条线。
在湖南省益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道安看来,党建引领能更好地发挥组织作用和协调能力,推动各部门之间合作,统筹资源力量,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良好局面,推动“碎片化”治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进而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近年来,各地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构建“大党建”格局,让基层党组织担负起引领社会治理的政治责任,有力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推动协同共治,提升治理能力水平。
北京市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借助“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机制,立足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给街乡赋权,增强街乡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理顺“条”与“块”关系,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中各个主体活力,成效显着。
河南省南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孟宪英介绍说,南阳市实施全域党建,打破区域、层级和部门边界,把联合党支部设在基层治理一线,推动综治中心、城乡网格等治理单元党建全覆盖,推动村(居)治保主任兼任辅警制度化,实现党建网格、综治网格和警格融合共治,力量整合。
当前,一些城市面临老旧小区需改造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不足等新问题新挑战。
对此,广东、安徽、福建、河北等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有效统筹工作力量和社会资源,有力应对协调处理好各类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务,群众赞不绝口。
党建引领推动实现协同共治,创新带来治理能力水平升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着力探索打造以属地化为特征的党建共同体,道外区“党建联盟”、香坊区“军地共建”、平房区“区厂联动”等工作机制有效运转,不断拓展共建内容,深化共治成效,党建共同体积极作用在疫情防控、环境政治等基层治理工作中日益显现。
山东省青岛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陈金国告诉记者,青岛市注重以党建引领各类资源统筹整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吸纳各类社会主体、社会力量作为“红色合伙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资源、力量等全面融合,推动各类市场资源赋能社会治理,大大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模范作用促发展
在赣州市章贡区,总能看到这样一群“红马甲”,她们活跃在大街小巷、乡村社区,或到贫困户、留守老人家中走访慰问、交友谈心,或帮社区邻里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她们就是“章贡大妈”。
提到“章贡大妈”,就不能不说起老党员余秀英,是她牵头成立了这支超过1000人的“章贡大妈”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队,动员组织群众义务开展治安巡逻、贫困帮扶、纠纷调解、疫情防控等工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江苏徐州人家小区内垃圾桶一侧的井盖上被“涂鸦”上“垃圾分类”主题绘画,向小区居民形象展示着垃圾分类的好处。
这些“涂鸦”作品的创意者叫陈志如,他是鼓楼区丰财街道白云山社区徐州人家小区两栋楼的“党员中心户”。像陈师傅这样群众威信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中心户”遍布徐州城乡,他们承担着社区乡村的“治安管理维护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志愿服务帮扶员”等角色,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当中。
去年疫情以来,青岛组织全市街道(镇)政法委员和网格党支部书记带头投身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切实把政治标杆立起来、党建旗帜飘起来、防控重担挑起来,为疫情防控筑起“硬核防线”。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加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
山东、浙江、河南、新疆等地把党的组织建在物业服务企业,把红色物业服务融入社区治理中,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以党组织引领提升红色物业服务水平,形成“小事居民治,大事物业办,难事大家商”的治理新格局。
解锁中国之治“红色密钥”,守护群众生活幸福安宁。
各地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